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2日下午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深厚土壤,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3月12日新华社)
笔者注意到,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就指出,加快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抓好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今年,在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多处涉及到军民融合,这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释放出众多利好消息。
军民融合发展,已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并长期占据全球国防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加快军民融合发展,有利于整合利用好军地优势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发挥综合优势和溢出效应,不断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军民融合是富国强军之道。军民融合对于传统军工企业而言,可以有效地扩大市场,培养出企业自我造血能力。政府可以用较少的投入保证国家军事力量发展,在战时可以迅速将民企投入军品生产。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2016年3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军工单位集中、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和转化应用,支持军工企业发挥优势向新能源、民用航空航天、物联网等新兴领域拓展业务,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利民惠民之举。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在做好“军转民”这篇文章的同时,还要构建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的“民参军”新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民用工业已今非昔比,包括电子元器件、配套软硬件、信息安全和配套材料等部分技术水平已达到或超过军用水平。允许民企进入军工配套产业,能够完善我国国防军工供应配套体系,减少国家对军事研发的支出,于国于民大有裨益。
据报道,截止2013年1月,我国已有1000多家民营企业获得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允许非公有制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是强军富民的双赢之策。(南方网张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