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至14日,被称为“悬崖村”的四川凉山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44人,陆续搬迁至位于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设施齐全的新居,将让悬崖之上的半个世纪生活成为村民的永恒记忆。
但凡对“悬崖村”有所了解的人,一定会对这一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发出由衷的赞赏。村庄,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选择的一种聚集形态,但村庄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却又是那样的不同,有的富庶有的贫穷。“悬崖村”的生存状况,曾让多少人闻之唏嘘、见之感慨。
位于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的阿土列尔村,出行困难一直是“悬崖村”的“死穴”。过去,人们进出村庄靠的是藤条和木棒编成的“天梯”,有的地方能下脚的空间还不到半个脚掌大,上山一趟要耗费两三个小时。由于藤梯长期风吹雨淋,朽得很快,摔下去轻则断手断脚,重则一命呜呼。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说,他知道的在这条路上摔死的人有七八个,有村里的人,也有外来的人,而摔伤的人就更多了。村民种植的花椒和核桃,要背到离山脚几公里远的莫红小集镇交易。一些收购商知道他们是悬崖村的,断定不会再把东西背回山上,往往故意压低收购价格。村民生病,年纪大的基本上都靠村里有医术的老人用土方解决。如果年轻人病重,尤其是女人,年轻力壮的男人就把她绑在身上,前后几个人协助,才能背下山送进医院治疗。悬崖村6至15岁的孩子,都在山脚下的勒尔小学上学,每次上下山,家长们都会轮流接送。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说战乱年代,阿土列尔村因为与世隔绝,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免遭匪患、没有战乱,村民尚可自给自足,生活比动荡不安的其他地方安逸一些。但时代发展到了今天,这里就成了全国、全省集中连片贫困区中的一个,按现行标准,不少家庭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庆幸的是,阿土列尔村遇到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人数每年以1000万以上规模减少,中国精准脱贫正在书写人类反贫困斗争的传奇,易地搬迁成了脱贫的有效方式之一,中华民族整体告别绝对贫困的千年梦想,就要照进现实。近几年,阿土列尔村藤梯变成了钢梯,安全性大大提高,如今,阿土列尔村84户贫困户344人就要搬离生活了几代人居住的“悬崖村”,这真是一个彪炳史册的好政策,一次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更加让人欣慰的是,不惟悬崖村,昭觉全县92个边远山村的18000多人,都将在14日前迁往新居,开始全新的生活。而在整个四川,总规模达136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按照计划,安置点还将对贫困户开展培训,选择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持续性的产业,完善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帮助贫困户通过土地、林地等资源参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收益。同时,将发展马铃薯、苦荞、燕麦等特色产业,引进项目、资金、技术进行深加工,拓展产业链,促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悬崖村”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迁居之后旧房将被拆除,利用拥有峡谷、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事业,让旅游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走下悬崖的“悬崖村”,充满无限的希望和憧憬。(南方网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