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网上一些关于关公铜像搬迁的舆情。说实话,我觉得雕像的每一块铜片都是抽向我们的一记响亮的耳光。”
日前,荆州当地媒体公开了市委书记8月24日在全市“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暨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大研讨主题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其中提到了备受争议的“关公铜像搬迁”事件,直言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单位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不去争取相关政策,进行点状调整,不严格把关、听之任之,最终造成现在我们都不想看到的局面。
此番言论直指问题要害,认识不可谓不深刻。考虑到市委书记今年8月新到任,或许正是因为少了一些“历史包袱”,才更容易直言不讳表达真实意见。
古有“关公大意失荆州”,今有“荆州大意失关公”。连日来,湖北荆州关公雕像搬移工程持续引发舆论关注:当初建设时雕像花费了1.73亿,如今整个搬移项目则计划投资1.55亿,一来一去就耗费了3亿多元,让人们不能不感叹,GDP上去了,却留下了笑柄。
复盘事件,人们在惊讶如此荒唐工程导致巨大浪费的同时也充满了各种好奇:既然是“违法建设”,当初是如何建起来的?相关部门早干什么去了?
值得追问的是:假如没有去年10月住建部的调查通报以及11月的中央媒体曝光,关公雕像会搬移么?这样的好奇并非无端猜测。偌大的一尊雕像,显然不可能一夜之间出现,从2014年开工到2016年建成,再到去年被曝光,这中间足足经历了五年多的时间,可雕像硬是在相关部门的眼皮底下一点一点建起来,而且还建成了“世界最大”,当地相关领导还曾出席开园仪式,那么是否意味着如果没有上级部门的调查通报,雕像还会继续矗立下去?此为其一。
其二,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在雕像的天价建设和搬移费用上时,谁应该对项目的违法建设负责?表面上看,荆州关公义园和雕像的投资方荆州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企业,而企业行为往往容易被理解为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花再多的建设、搬移费用也是自己承担。问题在于,如相关报道指出,荆州旅游投资开发公司是一家国企,那么有关部门是否应该追究企业领导的决策失误责任?项目一路过关,是否有相关部门失察责任?
其三,打文化牌、唱响文化旅游,为何屡屡有地方一味“求大”,甚至到头来破坏城市风貌和历史文脉?从当年河南宋庆龄基金会谋划建设高27米宋庆龄雕像到前几年广西柳州拟投资建设的设计高47米柳宗元铜像,动辄花费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俨然陷入了比谁高、比谁花钱多的造像竞赛,幸得在各方关注下及时叫停。再看看把关公像作为景区核心景观的关公义园,虽已经开门营业四年,但总收入不到1300万元。这足以证明,将文化开发变成制造噱头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公众不但反感,而且不会买账。
关公大意失荆州,大意在骄傲自负、轻视敌人;荆州大意失关公,这里的“大意”,似乎更要从文化观、发展观、政绩观上找找根源了。
文 | 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