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在朋友圈强推置顶是视频号直播分享,并且不提供用户关闭直播分享的方法。不少用户吐槽“丑出天际”,灰度测试不久,该功能便撤销了。

有网友将视频号直播的卡片称为朋友圈的“牛皮癣”,足见卡片引起的视觉不适及网友的厌恶之情。朋友圈“牛皮癣”占据手机左上角的黄金视觉位置,会给用户看朋友动态带来不便。若用户对直播内容不感兴趣,视频号无疑形成了对朋友圈的“入侵”。据统计,95%的网友都不能接受微信视频号直播强行置顶朋友圈,多数用户直言“丑”。
更重要的是,这一设计的受益者主要是微商,不仅与视频号“人人可参与”的最初构想背道而驰,还会将朋友圈变成广告圈。微信是熟人社交,朋友之间多通过聊天、朋友圈相互联系,少数人会发布直播,就算使用视频号直播也不会强行分享置顶。但视频号置顶对微商来说却是少有的精准营销机会,是对私域流量的最大化利用,用户只要看朋友圈,就必须看营销直播。某种程度上是以用户的选择权换取微商的便利。但长远来看,即使用户被迫观看营销直播,也不见得会购买。弱关系传递信息,强关系引发行为,就算微商在用户的好友列表,也是弱关系,需要“以货带人”而非“以人带货”。况且用户多少会带有不满,以怨气审视商品,用户转换成客户就会更加困难。
有网友戏谑以后去支付宝聊天,图个清净。微信简洁的外观、克制的功能是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而视频号强行置顶显然与之不符,强势的设计也让人寒心。对企业而言,用户的朋友圈更像流量池,用户则是人化的流量,占用朋友圈为视频号引流将企业利益凌驾在用户体验之上,缺乏对用户的尊重。从QQ到微信,如今竟然到了去支付应用满足即时通讯需求的地步了吗?这透露了用户的无奈,在与微信的关系中,用户处于弱势地位。但是,企业即使位于头部,也应保持克制。
好在部分范围的灰度测试后撤销了该功能,说明微信听取并吸纳了用户反馈。此次事件不失为一次警示,打造闭环急不得。
文|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