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堂里有男女更衣室、医院有男科妇科,称得上天经地义、情理之中。可餐馆的盒饭分男版、女版呢?
据媒体报道,推出此举的是位于天津市双峰道的一家饭店。所谓“男版”“女版”的区别,主要在同样副食的情况下不同的米饭分量,理由是从平均饭量上看,女性明显低于男性。这也被认为是响应“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号召,商家推出的贴心之举。
饭量大的多吃,量小的少吃,的确是避免“舌尖上的浪费”的务实办法。可把饭量大小,等同于男女性别差异,实在是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也难怪被部分网友质疑性别歧视了。
对此,有评论认为,商家此举乃市场化行为,只要不违法违规,就无所谓对错,“虽有‘区别对待’但没有恶意,也符合生理特征差异的做法,显然没必要扣上性别歧视的帽子”。
或许以是否涉嫌“性别歧视”来讨论这个问题有点上纲上线了,但如此“没有恶意”的动机论,却也经不起推敲。
一则,“没有恶意”,并不等同于实际效果上没有影响。不妨设想那些饭量小的男性和饭量大的女性,面对这样的盒饭时的心情。当然,他们大可以选择不买。倘若商家说出这样的话,作为听者恐怕感受到的就不是贴心,而是寒心吧。
二则,“没有恶意”,不意味着没有更好的传递善意的办法。正如网友所说,直接标注不同的分量,或者来个“标准版”“加量版”区分,不就挺好么?可既然普通人都能想到,缘何商家就想不到?
在笔者看来,更像是制造噱头。
近来全社会都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地纷纷响应推出了不少务实举措。当然,也有地方翻新出许多新花样,比如有的地方倡导点餐“N-1”,有的餐馆表示客人剩菜服务员要罚款。
以鲁迅先生所说的“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眼见着先前这些“花样”被媒体广泛报道,怎样才能“别出心裁”,体现“创新”呢?不如来个男版、女版吧。
日子好了,也不能丢弃勤俭节约的良好传统。这背后体现的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绿色节约的现代理念。落实到餐饮上,关键是健康饮食、量力而行。
至于那些变着花样的“一刀切”噱头,或是你搞“N-1”我就“N-2”的形式主义大比拼,还是省省吧!
文|巴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