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中秋节氛围越来越浓。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中秋消费提示,呼吁消费者拒绝过度包装月饼和“天价”月饼,反对奢靡浪费。
“天价”月饼、“套娃”月饼年年喊打,今年有什么不同?据媒体调查,今年月饼上市价格更加亲民,而且包装、销售等更加规范,市面上超过500元的“天价”月饼、“套娃”月饼已经难觅踪迹。中秋月饼市场发生的积极变化,得益于去年以来的一套月饼“瘦身”组合拳。最受关注的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修订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其中,限制月饼过度包装在《标准》第1号修改单中有明确规定并已于去年开始实施。与此同时,去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坚决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不久前,四部门再次就抓好今年遏制“天价”月饼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多措并举之下,月饼的“瘦身”成果立竿见影、有目共睹,后续也要防止不良现象反弹。
从一种传统食品,到一种“奢侈品”,往年过度包装月饼和“天价”月饼屡屡改头换面、变相复出。一是过度包装,一块小小月饼里三层、外三层,甚至还有贵金属、红木等贵重材料。二是价格虚高,根据《标准》,销售价格在100元以上的月饼,包装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例不得超过15%。而在去年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有月饼的包装费占到总价近半,让人大跌眼镜。三是违规搭售,月饼礼盒里不仅有月饼,还有咖啡、红酒、茶包等商品,甚至飞机模型、名贵特产等五花八门的东西。这些操作背离了月饼的团圆本味,不仅会“窜味”,而且容易“变味”。
事实上,“变味”月饼也时常成为“变质”的开端,滋生奢靡腐败。一些官员被绊倒,最初就是由月饼、粽子、水果这样的日常食品开始的,然后一发而不可收。今年上半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167起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典型案例中,月饼粽子等就被点名;高价月饼甚至写入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再次印证了“小月饼反映大风气”的道理。
当我们在谈防止不良现象反弹,既是出于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对绿色低碳的追求,更是对不正之风的警惕。“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正如诗中所说,作为一种人情、一种心意的月饼自古有之,亲朋好友之间的互赠无可厚非,但涉及享乐奢靡问题必须提高警惕、严肃查处。鉴于“四风”问题具有的顽固性、反复性,加上新的隐形变异手段层出不穷,当前也对于防止不良现象反弹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重叠,月饼市场即将迎来大年。我们在乐见更多健康月饼、网红月饼的同时,也期待月饼能够回归节日食品属性、回归传统文化本源,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发挥“一饼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