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2日,一度被形容为要“烧钱烧到无人区”的瑞幸咖啡,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会(SEC)的公告中,自曝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公司首席运营官(COO)刘剑和几名员工共同伪造了高达22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金额。
22亿元是什么概念?
有报道综合瑞幸2019年财报等数据分析指出,它相当于伪造了一半的收入。消息传来,瑞幸美股股价大跌至6美元,不要忘了三个多月前,其股价可是一度达到了50美元。从山峰跌至谷底,昨晚的朋友圈一片“割韭菜”的哀叹。
对瑞幸来说,向美国证券交易会自曝家丑,至少给自己争得了主动权。有分析认为,不排除这是受到美股市场严苛的诚信制度以及动辄可能遭遇天价罚单的压力所致。但无论如何,敢于断腕,总好过错上加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对造假行为的态度。
只是令人困惑的是,如此巨额的造假行为,持续了三个多季度,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虽然难免有“马后炮”的嫌疑,但回顾此前围绕瑞幸的一系列争议报道,或许一些事情早有迹象。
抛开一直以来就备受质疑的“1元咖啡”模式可持续性不说,2019年7月,瑞幸爆出注册资本及经营范围发生变更,有媒体注意到,变更后瑞幸咖啡的经营范围新增了“纺织品及针织品零售;服装零售;鞋帽零售;钟表、眼镜零售;箱、包零售;其他日用品零售;文具用品零售”等。
前不久,有报道提到,瑞幸在它的App和小程序里悄悄建了一个折扣商城,除了零食、坚果、马克杯这些咖啡周边产品,还可以买到苹果耳机、机械键盘、电动牙刷、便当盒,甚至帆布包和洗手液,并延续了“超级补贴”政策,价钱低过拼多多。
据说补贴换流量是时下很流行的互联网战法,可面对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咖啡市场的激烈竞争尚未站稳脚跟,在迟迟不能盈利的状况下,又跑过去抢电商、零售生意,实际上就足以令散户投资者警醒了。
商人们总是很善于讲故事,比如中国的年轻人有多爱喝咖啡,中国的饮品市场前景有多么庞大,抑或半年之间开了多少门店,应用了哪些新技术手段,等等。
对散户来说,其实只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假如不是1元钱,你觉得这杯咖啡到底好不好喝?
【来源】 叮咚快评南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