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不能忍!
“一边造谣抵制新疆棉花,一边又想在中国赚钱?痴心妄想!”3月24日,瑞典服装品牌H&M“抵制新疆棉花”言论引发众怒,并在国内引发了一系列反抵制行动。
众多明星宣布终止与H&M合作,各大电商平台下架H&M相关产品,主要手机应用商店下架H&M商城App,许多导航地图屏蔽H&M店铺信息……中国市场用市场的手段狠狠教训了H&M,同时也传递出明确信号:中国市场不养“吃饭砸锅”的企业!
今天,在H&M之后,耐克、阿迪达斯、新百伦、优衣库等品牌也被网友挖出在中国“吃饭砸锅”,让事件再度升温。
一
新疆棉花怎么了?
德国学者Adrian Zenz(中文名:郑国恩)所谓的“研究”称,“每年有超过50万少数民族工人被调派参与季节性采棉工作,他们的工作环境可能存在很高的强制性”。
BBC报道称,2018年,阿克苏及和田地区“通过劳动力转移派出21万名工人”,为“中国准军事组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摘棉花,“有很多迹象表明,这种参与并非完全自愿”。
去年12月,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宣布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其下属实体生产的棉花和棉制品发布预扣令,禁止相关产品进入美国,理由是兵团“存在强迫劳动”。
棉花本无罪,奈何撩人心。
为了抹黑中国、遏制中国,一些西方国家无所不用其极,拼凑漏洞百出的“证据”,在新疆棉花上炮制“强迫劳动”的弥天大谎,实在荒唐可笑至极。同时,充分暴露造谣者离新疆有多遥远,没有来过新疆,就敢信口开河、恶意中伤,连最基本的良知都不要了。
新疆是中国的棉花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的87.3%,采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笔者是河南人,前些年每年暑期都有许多乡邻去新疆采摘棉花,虽然很辛苦,但都是自愿且抢着去的,因为短短几个月就能挣上万元,对于许多农村人来说,这是一笔很高的收入。不了解的人,安利一部电视剧《花开时节》,好好补补课,不要再炮制谎言丢人了。
但近些年,这支“采棉大军”不见了,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疆的棉花生产已经实现了高度机械化,即使在忙碌的采摘季节,也根本用不着大量的“采棉工”了。
这才是新疆棉花的真相。
二
但为什么还有企业跳出来造谣抵制新疆棉花?
其实这些企业早就开始了,只不过最近才被网友扒了出来。像H&M,早在去年9月就宣布不再与新疆华孚时尚公司合作,理由也是那个被辟谣一百遍的“强迫劳动”。
这固然与甚嚣尘上的谣言有关,同时也与这些企业参与的“BCI计划”有关。
BCI是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英文名为Better Cotton Initiative,是一家位于瑞士日内瓦的非营利国际性会员组织机构。该组织宣称与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展开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良好棉花(Better Cotton)种植项目,并促进良好棉花在整个供应链中的流通。
BCI提出了良好棉花的“七大生产原则”,其中一项是“提倡体面劳动”。也正是出于这一原则,BCI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宣布停止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所有现场活动。
但这一“禁令”好像又不单单是谣言所致,背后不排除有经济方面的算计。
在这些谎言中,“强制劳动”只是其一,其二是“污染全球供应链”。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在全球供应链中举足轻重,借“强制劳动”问题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或许才是炮制谣言的真正目的。但不要忘了,中国同时拥有强大的工业能力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生产国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也就是说,中国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新疆棉花自己用都不够,想削弱中国供应链地位的目的,注定不会得逞。
新疆棉花洁白无瑕,岂容心怀叵测者玷污?
三
中国有庞大的市场,也有开放的姿态,但原则底线不容触碰,“吃饭砸锅”没有出路。
一边口口声声称“一如既往地尊重中国消费者”,一边又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帜抵制新疆棉花,H&M等企业想两头讨好,怎么会骗过中国消费者的眼睛?
前车之鉴还少吗?D&G、乐天、Zara、Philipp Plein……一个个品牌因为“辱华”被抵制,中国消费者早已经用脚投票,划定了在华做生意的原则底线。
中国欢迎你,但不要只是把尊重停在嘴上,在中国玩“吃饭砸锅”那一套。
如若不然,就是自己挖坑,自绝于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