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小庚
最近,某短视频平台“头部主播”刘媛媛,用直播带货的形式销售图书,销售额超一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刘媛媛这次销售的图书,童书占了九成,而为了“拉流”刺激用户,很多图书以一元的售价出售。正是因为这个“一元销售”,在出版界引起了巨大争议,大有“破圈”成为公共话题的趋势。
其实,图书因为售价问题,一直在出版界争论不休,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的价格差也一直悬而未决。实体书店总是强调图书的文化属性,呼吁国家对图书销售进行限价保护,从而保护图书出版发行的正常生态;而电商渠道却总是强调图书的商品属性,认为即使自己是利用图书在“拉流”,用其他商品对图书销售进行补贴,让图书低于定价销售,实际上是在做一些文化惠民的工作。
后疫情时代,线上销售几乎成了压倒性优势的渠道,再加上这两年直播带货的风行,很多主播为了吸引用户,总是打出“全网最低”这样的噱头。但是图书因为利润率低,在其他亿级商品面前简直不值一提,所以一直是置身事外的态度,直到这一次刘媛媛声称“带来了半个出版界”的产品、8小时实现一个亿的回款。但是,与赚得盆满钵满的主播不同,另一半没有参与这次行动的出版界人士却用“谷贱伤农”来表示自己的忧虑:如此糟践文化,培养读者“坏”的消费习惯,今后还会有人好好做书吗?
当然,也有人认为,图书出版销售行业积重难返,期待刘媛媛的这种“触及灵魂”的行动能起到鲶鱼效应,让图书出版、发行业正视自身的问题——每年出版的图书几十万种,能动销的只是一部分,很多图书一出版就躺在出版社的仓库里不动,就等捱到一定年限之后报废化浆。这也是有关部门一直不敢对图书销售进行限价的原因。
刘媛媛这次“一元销售”,除了低价,业内人士对其指责最多的还是销售图书的质量问题。其实,用脚指头都可以想到,如果不是因为商品质量有瑕疵,哪里需要降价促销?业内人士的忧虑也在于此:这里面有多少是剪刀加浆糊做起来的书?如果任由这些图书流进消费者手中,而优质图书可能因为价格问题而销不动,会不会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
其实,在前几年,国家已经意识到图书出版的质量问题,所以出台了诸多措施,推动图书质量逐步好了起来。但出版生态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创作、编辑、印制等环节,要提高质量,除了出版行业自身的努力,还得作者的积极配合。这些年,图书编辑经常哀叹的一件事就是“组不到好稿”。为什么?因为很多优质的作者都转了赛道。创作平台的多样性,使很多作者的文化产出并不仅仅是图书,还有音视频产品、直播公开课……不仅回报快,而且能够更多地与读者(用户)交流。对于出版业人士来说,应该焦虑的不只是下游被人截流,还有上游源头的枯竭。
回到刘媛媛的“一元销售”,出版界人士对其的各种批评指责,看起来更像是积攒多年的焦虑的一次集中爆发。要治好这种“焦虑症”,除了关注读者,也应该好好服务作者,与作者构建更好的共生关系。这样,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好消息是,这些年国家一直在大力提倡全民阅读,教育领域在“双减”,这些都是为阅读创造机遇的利好。
读书虽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却仍是性价比最高的途径。所以,出版业大可不必过分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