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悦
“那些在星巴克里拿个笔记本电脑一坐就是一下午的人都是什么职业?”网友调侃:“星巴克气氛组。”星巴克中国微博颇为迅速地加入讨论:立即招募官方气氛组30人。
啥是气氛组?气氛组本来是酒吧里的一种分工,主要任务是营造热闹气氛,带动消费者“嗨”起来。现在可以引申为在各种场合活跃、带动气氛的人。酒吧里的“气氛组”不像一般意义上的“酒托”要求强行消费,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发挥暖场作用并无不妥,一定场合下还有必要性。
而“星巴克气氛组”,指的是点了咖啡在星巴克久坐、用自带笔记本电脑噼啪打字、接电话时敲键盘不能停,俨然业务繁忙的精英做派的人。
为什么有人在星巴克拿个笔记本一坐一下午?星巴克的咖啡性价比并不高,人来人往的环境不算安静,为何不选择在家或办公室办公?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临时来了紧急任务,临时需要工作场所。另外,除了生活和工作空间,许多人需要咖啡店这样的“第三空间”给生活留白。对这些群体,不该轻蔑地冷嘲热讽。
然而,确实有人拿星巴克当秀场,摆出一副认真工作的架势,准备好咖啡和电脑,但万事俱备,不见东风。只是拍拍照发朋友圈,制造上进精英的假象,一边收获点赞,一边虚假自我安慰。成为职场精英存在难度,模仿他们的外在行为却相对容易。这才是真正的“星巴克气氛组”,全然作秀炫耀自欺欺人,不值得提倡。
各种花里胡哨的气氛组还有不少。比如风雨无阻去图书馆,书没翻页、充电宝却没电了的“图书馆气氛组”;运动五分钟、摆拍两小时的“健身房气氛组 ”;每天把减肥挂在嘴边、嘴从没闲过的“减肥气氛组”;立志早睡、说了好几次晚安还在刷手机的“早睡气氛组”;每次积极交报名费、最后都裸考的“过级气氛组”……架势蛮大,气氛也有,就是不进入正题,本末倒置。
去图书馆不看书、健身房不健身,时间用了、功夫花了,脑子里没长知识、身上也没多块肌肉,着实亏大了,却还自觉努力感动了自己。殊不知这样做不会给生活带来任何改善,还会增加生活成本,到头来可能又逃不过“当分母”的结局。有这功夫不如硬着头皮沉下心来,拿掉花架子,琢磨点真招式,外界点赞、自我成就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作者】 王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