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一水果摊主因占道经营,与城管发生争执,摊主将果筐砸在城管面前致城管队员杨某桥手被划伤,杨某桥随后追打摊主,摊主在躲避过程中抓起西瓜刀砍伤杨某桥手部。9月13日,重庆市南岸区公安分局发文通报城管与摊主冲突被砍伤一案的处理结果,认定摊主行为系正当防卫,受到众多网友点赞。
人们之所以觉得“解气”,一方面与公安机关认定正当防卫有关。
正当防卫是针对正在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的目的,采取的一定限度内的制止行为。此次事件中,摊主赌气把果筐砸在地上,很难看出存在伤害城管的故意,城管打人与其说是还手,倒不如说是出于泄愤的故意伤害。而从曝光的监控画面来看,女性摊主面对城管拳脚并无还手之力。医院诊断显示,摊主呈轻型颅脑损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可见当时情况之紧迫。
在人身安全受现实紧迫威胁,又处于孤立无援的紧张心理状态时,摊主情急之下拿起水果刀砍向城管,显然不属于相互斗殴,而是防卫行为;将城管手部砍伤,亦非明显超出必要限度的重大损害。认定摊主砍伤城管系正当防卫,符合法律规定及近期出台的指导意见要求,也符合公众朴素的情感判断与伸张正义的期待。
进一步来看,公众这次久违地感到“解气”,很大程度上源于以往类似事件并没有得到良好解决。
城管与摊贩发生冲突屡见不鲜,但在人们印象中,不论哪方理亏,结果往往都是城管占据上风。个中原因既有城管队伍素质不齐导致暴力执法,也包括摊贩向公权力机关求助时的碰壁,或出于种种现实原因不敢主张权利。再加上人们天然对弱势群体抱有同情,于是便形成“城管恃强凌弱”的刻板印象并日益固化。在此背景下,有时城管合理的执法行为也会受到指责,个别城管的违规行为没有被及时纠正,未尝不会变本加厉。
破解这种尴尬局面,要的就是像重庆警方此次的处理方式——摊主占道经营并抗拒管理,因阻碍执行职务予以警告处罚;摊主砍伤城管系正当防卫,无需承担法律责任;城管殴打他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行政拘留。
应当看到,这绝非通过“各打五十大板”和稀泥,而是基于对事件经过的清楚核查,将双方行为逐一定性,分别依法予以处理,一改“谁受伤谁有理”“大事化小再化了”等惯常的错误处理方式。一方面足以让公众感受到国家机关公正执法的决心,让人民对维权更有信心和底气;另一方面也亮出了反对不文明执法的鲜明态度,倒逼执法队伍在惩罚面前收束自身行为,自觉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执法能力,依法依规为人民服务。
反过来,舆论未对摊主因违规占道被予以警告处罚表示不满,也很能说明问题。公众对弱者抱有同情,却并不会不讲道理地偏袒某一方。有关机关将姿态放平,有事说事有理讲理,作出公正处断,自然会得到认可。同样,如果城管能够采取更合适的方式与摊贩沟通,公众也不会总是指责城管。
虽然城管与摊贩的冲突不会每次都闹到这个地步,但无论是摊贩、城管,还是其他相关部门,都有必要引以为戒、引以为鉴。
文|王梓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