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地铁广告成个人“整活现场”,也是一种公共管理上的松弛感

2024-06-20 11:56 来源:光明网

  “花式宣传”的地铁广告,被网友捧上了热搜。近日,广东广州地铁的广告屏出现了求职简历、相亲信息、生日祝福等各式个人广告内容,被网友戏称是“大型整活现场”,引发关注。

  尽管从媒体的梳理来看,国内可以投放个人广告的地铁站并不只出现在广州,但确实是广州地铁成功地让它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引发了舆论的关注。而从反馈看,舆论明显是以正面评价为主,这说明大家都乐于看到这样的创新和突破。

  背后原因其实并不复杂。首先,身为消费者,这意味着作为公共空间的地铁站为个人打开了新的消费空间,可以满足一些更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在地铁站发布求职简历、生日祝福等等,这都是一种新的体验。事实上,这样的“广告”与其说是宣发,不如说是一种个人化的表达。比起千篇一律的、商业化的甚至AI横行的地铁广告,这些个人广告由发布者亲自操刀参与设计,不仅更鲜活、更有“城市生活”实感,也与近年来受推崇的个性表达的潮流相契合。再加上比较透明和适当的价格,也让不少人有条件进行尝试。其次,对乘客而言,看到这样的完全基于个人“整活”的广告内容,也算是多了一份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不管是以消费者,还是以乘客的身份来看待这样的个人“广告”,都能够获得一种难得的“松弛感”。这可能是这样的广告形式受到欢迎的更隐秘的原因。毕竟,当地铁管理方愿意与乘客搭建一种合作关系,实际意味着“管理本位”的退让,取而代之的是服务、合作角色的上升。这能够让乘客感受到一种平等乃至亲近感,从而获得某种放松。甚至,地铁作为一个庞大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也变得“人性化”起来,有利于增强大家对城市的归属感。用流行的话说,这种开放尝试,其实具备一定的“情绪价值”。这里面所释放的某种“松弛感”,其实在日常的城市管理和公共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不无借鉴意义。

  当然,不可否认,对向个人开放广告投放的地铁管理方来说,这背后实际有着明显的利益驱动。毕竟,虽然接受企业广告投放的收益更高,但同时合作运营周期也更长,手续更为繁琐。并且,当前地铁方的营收压力普遍增大。以广州地铁为例,广州地铁发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广州地铁2023年经营收入为141.2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92.7万元,比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减少了8.17亿元。如此现实之下,通过C端生意来填补“空窗”的做法,也不失为一种营收途径上的开拓。

  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新业态、新尝试,此类个人广告也一定需要时间来自我完善。比如一些网友就提到这背后可能涉及个人信息保护、展示内容的尺度等等,这确实有赖于地铁管理方和广告投放者给予合理的把握。但总体上,就其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而言,对于这样的创新尝试,完全可以多一些包容。(朱昌俊)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