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研究生招生诚信约束措施可以有

2022-09-22 11:51 来源:楚天都市报 屈旌

  又到一年考研备战时,多所高校陆续发布研究生招生简章。与此同时,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关于陆某某等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公示》引发热议。据悉,研究生“录而不读”现象连续多年出现。

  考上了研究生去不去读,本是考生的个人选择。如果学校没有相关要求和约束,不去就等于放弃入学,考生好像也承担了后果。但是每一次,当媒体披露类似情况集中出现,都会引发议论,可见社会关注之热切。

  研究生入学考试竞争激烈。笔试当然是各凭实力,但是复试是否录取,跟招考人数、录取比例等招录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考生考上了,占了名额,但又不去读,等到开学后学校再公示其放弃入学,某种程度上等于扼杀了其他参加复试未录取者的入学可能性。在热议话题中,就有很多网友说:“不想读可以让我去,为什么要浪费名额?”

  媒体梳理发现,这种情况在各个高校出现已有多年。2021年,某双一流高校教授在网络发文,称自己在研究生招生中数次遇到被“放鸽子”的情况。学生联系他时,各种甜言蜜语,“就差签卖身契了”;可一旦对方手握几个offer,立马变了个人。他直斥这样的行为“功利、浮躁、没有诚信”。

  不少网友赞同这位教授的说法,认为在学业选择上拜高踩低,过于功利,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也有人认为,不应该只能高校选择学生,学生也可以在规则范围内自由选择,但是应该有一个“提前通知”机制,不应该等到一切尘埃落定、难以回转之后再说。

  其实,“录而不读”并不能完全对标找工作中的“放鸽子”,毕竟企业的调整机制更加灵活,而高校的开学时间和教学计划,很难为个别学生的爽约而更改。如果学校给了某个专业招生名额,却因为学生弃学而没有招满,不仅对其他考生不公平,扰乱导师的教学和科研计划,还可能影响下一年招录。如果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就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并且出台行之有效的对策。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录而不读”学生采取的措施,就是公示取消其入学资格,这当然会有一定的警示和震慑作用。但是,很多学生放弃入学,要么是找到了工作,要么是出国留学,不打算再与“无缘的母校”有什么联系。对于这些学生,如果只是公示,没有其他约束措施,那么对改变现状没有太大助益。

  要真正体现出对于研究生招录工作的重视,把每一个招生名额都用在刀刃上,让有实力、真正有入学意愿的考生圆梦,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可能需要对考生做出一些诚信约束。比如,如果学生打算放弃就读资格,必须在限定时间内通知学校,以免白白浪费名额;对那些不事先通知又“录而不读”的人,可以进行信用惩戒等。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也要看到,现有的研究生复试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一些人能钻到空子。如何完善调剂补录机制,让学生和高校更加互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判和行动。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