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向陕西省西安市市长建言,建议学校取消用电子屏上课,回归黑板。称电子屏使得学生们用眼疲劳现象普遍,现在中小学近视比例高也有这方面原因,建议学校取消电子屏的使用。
对此,西安市未央区政府回应称,恰当使用多媒体手段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目前校方也采取了改进措施,比如非必要不使用电子屏,必须使用时单节课电子屏开启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等。
一块电子屏,搅动校园内外。关不关?怎么使用?如何合理均衡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需求?这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事实上,近年来,类似的讨论声量越来越大。去年,就有深圳家长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留言,建议小学生课堂教学中减少使用电子屏幕时间。一名家长在家长会上拿着话筒呼吁“学校能不能把电子屏黑板换成以前的正常黑板”的视频,也广为流传。
而在讨论之外,已有学校付诸行动。前不久,浙江杭州一小学已将每周五上午设为“素课日”,要求所有班级都停止使用电子屏,老师不能使用PPT等课件;湖北武汉一小学为教室的一体机电子屏后台植入“限时软件”,每节课累计使用12分钟后,电子屏幕就自动关闭;江苏南京一小学将每月6日、16日、26日设立为“教室无电子屏日”……
电子屏泛滥席卷,每时每刻都闪烁在孩子们的视线里,确实有些讨厌,也让老师们不堪其苦,甚至产生过度依赖的心理,这确实不是什么好事。久而久之,也会使得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降低,让课堂失去原本的温度和情感,这些或都是实情。
现实来看,电子屏使得学生们用眼疲劳现象普遍的确值得关注,但所有的“罪与罚”并非都应该指向电子屏。这中间,有没有使用的问题?有没有引导的失误?有没有机械地推广电子屏,从而减损、忽略了教育工作者责任的问题?
电子屏只是当下教育教学多媒体化的一个介质、一种手段、一个工具,本身并无所谓善恶,就像当下人们使用手机一样。现代教学早已走出了一块黑板、半截粉笔讲一天的阶段,适度应用新技术,不仅能够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教育视野,也能启迪学生心智。当下很多家长之所以痛恨电子屏,恐怕与一些学校不加约束地“一刀切”要求老师们全部用多媒体教学有关。这是可以改进的,但不是取消。
黑板也好,电子屏也罢,二者都是教学工具,无所谓好坏,也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对立。只要遵循教育规律,兼顾学生需求,科学、合理、适度用好包括电子屏在内的所有工具,都是值得称许的积极态度。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热情与才华,积极拥抱新时代的新技术,才是正确的做法。(胡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