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是否追求零彩礼,值得继续讨论

2022-09-23 11:15 来源:光明网

  今年7月25日,河南民政厅同意将开封等20多个地区确认为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婚俗改革的目标是达到“零彩礼”,节俭办婚事,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

  近日,有媒体对河南婚俗改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在一些试点地区,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大操大办的少了;红白会规范化运行,从过去的比排场、比彩礼、比嫁妆、比阔气,到如今的比孝顺、比增收、比文明、比节俭,村风民风呈现风清气正的面貌。

  虽然调查结果呈现出积极走向,但“零彩礼”的婚俗改革目标依旧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很多网友表示,天价彩礼不能接受,但零彩礼也不能理解。

  婚姻,是人生大事,其间有着情感因素,但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彩礼的存在,有三层基础。首先是作为婚前娘家养育女儿所花费的资金、情感、精力的物质补偿,其次是作为婚姻关系中退出成本的保障,再次便是情感和面子的定价之锚。这三个因素,哪个因素都有着现实客观性,而在适婚人口性别比失衡,婚姻的竞争性增强的大背景下,彩礼被不断推高,更有了逻辑基础。

  彩礼不仅是“果”,也是“因”。民政部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这是继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大关后,结婚登记对数再次跌破800万对大关。而在被专家反复提及的原因中,绕不过的是农村高彩礼。并且,越是偏远、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彩礼要得越高,让很多农村贫困家庭不堪重负。

  有社会学专家调研发现,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对于大部分农村家庭来说,男方结婚费用都算不上负担,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男方家庭的婚姻成本开始上涨,金额相当于当时一个农村劳动力年收入的3到4倍。而从2000年开始,农村彩礼金额更是暴涨,现如今部分农村地区的彩礼加上住房等硬性条件,总金额相当于一个劳动力16年的总收入。

  既然彩礼的出现有着历史的沿袭、现实的依据,并对社会结构、人口结构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是否存在着改革的可能、取消的可行性呢?

  我们看到,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彩礼已经在婚姻中不那么被看重了。即使彩礼依旧存在,也常常被女方家长作为启动资金的一部分,赠与小家庭,成为新娘可以自由支配的财产。这是因为在经济发达地区,生活相对富裕,父母更有能力靠自己养老,相较于物质补偿,他们更看重女儿以后长期的幸福。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父母养儿防老的想法更坚固,因而不仅看重彩礼的物质补偿作用,也更看重婚姻的保险这一层。

  但彩礼问题,在沉没成本和路径依赖下,依靠社会本身是很难得到改善的。同市场经济一样,婚俗问题有时候也需要一双“有形的手”加以纠正。2019年,彩礼问题第一次被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第1042条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这些规定的本意是杜绝以婚姻为由骗取钱财、高价彩礼,但也成为一些地区开展婚俗改革,降低天价彩礼甚至追求“零彩礼”的有力法律依据。

  我们也要看到,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彩礼可以蕴含着极其复杂的含义,承载着不同人的不同权利诉求,正因此,简单地一概而论是不可取的。关于是否保留彩礼的那些讨论,仍可继续,仍应继续。但对过高彩礼的遏制,对移风易俗的推进,应是政府久久为功之所在。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曹晓静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