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新华时评|深挖“冷”资源,激活“热”经济

2024-11-05 11:1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

  天气转冷。以往,东北人说“冬季来了”,意味着严寒和“猫冬”的开始。如今,从北到南,从小众到大众,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消费在全国范围内日益升温。“冷”资源孕育“热”产业、激活“热”经济,这一“冷与热”的辩证法,为我们做好当下经济工作提供了启示,增添了信心。

  有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预计突破1万亿元。滑雪、冰钓、冰雪装备……生动诠释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冷”“热”转换的案例,不止于冰雪经济,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都有一些看似冷门的学科、角落、生意。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多元化需求的涌现,这些冷门的、闲置的、沉睡的资源被一一“唤醒”,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浙北莫干山脚下闲置的宅基地和农房,经过巧手改造,变成备受城里人欢迎的精品民宿、网红民宿;上海长江之滨钢铁厂搬迁后留下的高大厂房,摇身一变成为数据中心,实现从吞吐物料到吞吐数据的巨大转变;曾经风沙肆虐的大西北戈壁荒漠,装上光伏板和风机后变身“陆上三峡”,收获“发电+治沙”的双重效益……

  推动“冷”“热”转换,需要解放思想,做到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瞄准细分市场需求,往往能闯出一片新天地。拿北方普遍拥有的“冷”资源来说,既可以发展冰雪经济,也可以发展绿色算力,不少地方已经依托天赐“凉”机做出了文章、尝到了甜头。关键是要注重需求牵引,在供给层面进行创造性转化,这考验着地方的发现力和创新力。

  推动“冷”“热”转换,还需要善用科技,提高附加值。“冷”“热”转换往往需要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就是科技。远离海洋的新疆能在看似无用的盐碱地中打造海鲜养殖基地,靠的就是科学养殖。冰雪经济要延伸产业链,富有科技含量的冰雪装备是一个方向。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更是具有乘法效应,和诸多冷门资源结合后,往往能起到点“数”成金的效果。

  人们对于经济运行的体感,不仅来自宏观的统计数字,更来自微观的实践创新。只要各地各部门开动脑筋、擦亮眼睛,在“冷”“热”转换上下功夫,就能为中国经济贡献更多力量。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