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粤来粤好——2014年网络名人看广东”联合采访团来到广州港,感受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现代航运发展。(7月23日南方网)
一看到“丝绸之路”这四个字,必然联想到中国大陆那条横跨亚欧大陆北部、由西汉时期张骞首次开拓的、继而由东汉的班超经营西域并打通延伸的、长达近一万公里的著名陆上丝绸之路。其实在中国古代有两条著名的丝绸之路,一条就是前面所说的陆上丝绸之路,另一条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就在今天的广州港。不管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其共同点就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这里,商业贸易是其拓展的方向和最终的目标,也是古代中国人开拓丝绸之路、联系世界和走向世界的意义所在。对于陆上丝绸之路,也许世人并不陌生,前不久即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就被宣布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的这条陆上丝绸之路由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相对于海上丝绸之路,世人就较缺乏了解和认识。
据史料记载,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时。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而汉代丝绸之路的南海航线,《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派遣的使者和应募的商人出海贸易的航程,其起点(出海点)之一就有广东境内的徐闻,而后因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点(出海点)就由现今粤西的徐闻而转移至广州。自宋元至明清以来,广州渐成南方商贸重要城市,从而奠定了其在出海港、商业贸易、工商业发展等举足轻重的大都市地位。从历史作用来看,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而地处南方的广州,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天然优良的海港,恰好地担当起了这一重要角色,其替代徐闻而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出海点),也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今天的广州港位于珠江入海口和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港区水域跨广州、东莞、深圳、中山、珠海五市,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干线港,是广东省能源物资、重要原材料和外贸物资的主要中转港,是华南和西南地区广泛连接国际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支撑,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它是由海港和内河港组成,其中海港由内港、黄埔、新沙、南沙4大港区和珠江口水域锚地组成,岸线总长400余公里,规划港口岸线108公里,现已使用岸线约60公里。是现今中国大陆最优质的海港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州港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1999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第二个亿吨大港,2004年突破2亿吨,2006年突破3亿吨,2010年突破4亿吨,而2013年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73亿吨,居世界港口第五位。由此可见,广州港对于广东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大的。
正是炎炎酷暑时节,由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记者和网络名人90人组成的联合采访团,在活动首日就集聚于广州港,“零距离”感受广州港这个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现代航运发展,同时通过主流媒体的新闻发布和这些全国知名网络“大V”密集发声,必将吸引更多关注目光,形成广泛的新闻聚焦效应,让更多的人“走近”广州港,从文字、图片和视频中认识和了解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并感受广州港的发展,从而汇聚起更多的正能量,助力广州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扬帆起航,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再铸辉煌!
(编辑:赵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