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粤来粤好——2014网络名人看广东”参观采访团来到惠州,考察了惠州大亚湾区中海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并与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交流互动,了解惠州作为“惠民之州”,在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方面所做工作。(7月24日 南方网)
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的惠州,自古就是广东省有名的海洋城市,也是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没有广州市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惠州却有着历史文化名城和遍地开花的产业增长点支撑,使之成为南粤地区不可多得的实力强市。争做“世界级石化基地、临港产业聚集地、风景旅游城、珠三角次中心增长极”,就成为惠州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
独特的历史文化名片让惠州魅力独具。倘若如大V所言,“走工厂走得多,感受广东城市文化少”的话,那惠州之行,则让网络大V们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把南粤文化。惠州是一座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自古就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1.28%,有自然保护区26个、森林公园43个、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0个。优美的环境和80%以上的空气质量优良率,使其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等称号。用脚“丈量”惠州,这让网络大V们深切感受到了“和工厂不一样”的城市文化。
惠州的整体经济实力亦非等闲。2014年上半年,惠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4.51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各项指标中有7项增幅位居珠三角前3位,其中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项指标增幅居珠三角首位。特别是,惠州通过实施“工业立市、外向带动”发展战略,已经构建起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仅世界500强企业就有31家在惠州投资设立了59家企业。这让网络大V们由衷佩服惠州的城市之美外,更感经济实力之强。
立足县域经济,错位发展让惠州独树一帜。作为惠州经济重要支撑的县域经济,惠州采取全市一盘棋的统筹规划,根据各县区的自身特点,采取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的“经营理念”,打造出“七大功能县区”:“三宜(宜居宜业宜游)城乡”的惠城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惠阳示范区;山海统筹发展的惠东示范县;区域协调发展的博罗示范县;“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龙门生态文明示范县;世界级石化基地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大亚湾示范区;“三个转型”的仲恺高新示范区。这让网络大V们看到了筑起惠州实力的“县域力量”。
抓住特色产业不放手,巧打高新产业出口“牌”。大亚湾区的产业特色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路线,特别是其依托中海壳牌95万吨/年乙烯项目和中国海油炼油1200万吨/年项目,让其走在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国际化工厂家已大量入驻,目前已落户石化区的项目共计75个,总投资额逾1602.9亿元人民币。除此之外,高新技术出口又是惠州的一大亮点。今年上半年,惠州市413家外贸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货值68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4%,占全市总出口货值的65.7%。产品主要包括电子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等多种类别产品,产品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让网络大V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城市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