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粤来粤好——2014网络名人看广东”参观采访团来到惠州,考察了惠州大亚湾区中海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并与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交流互动,了解惠州作为“惠民之州”,在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方面所做工作。参观结束后,惠州的发展引来大V一片点赞。(7月24日南方网)
毋庸置疑,惠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环境优美的生态丽城、产业发达的工业新城、社会和谐的文明之城、充满活力的希望之城。这有数据为证,不仅惠州生态越来越美好,今年一季度惠州GDP甚至已经达到613.8亿元,增长10%,增幅居珠三角首位,此外还有14项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且,经济总量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的跨越,惠州只用了4年,速度之快简直令人为之赞叹。
胡春华书记就曾肯定惠州通过“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推动大发展”,在广东转型升级众多路子当中是一条非常成功的路子。事实上,以一个大项目开启一个新产业、串起一条产业链,并打造一个产业基地,培育一个经济增长极,确实不失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思路。在其指引下,惠州就紧抓大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了战略性转型升级,进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亚湾石化园区的裂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需要良好政治环境,特别是政策支持。针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过多、审批时限过长等问题,惠州就曾将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摊在桌面上,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已由260个工作日缩短到39个以内,想方设法让政府“跑起来”,让企业烦恼“少起来”。如此这般推动惠州由“政策洼地”向“环境高地”转变,吸引了科锐、安姆科集团等企业纷纷入驻,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当然,破坏环境不是发展,山清水秀的发展才是真的发展。在推进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惠州就极为重视通过转型升级保护生态环境,并通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据统计,近年来惠州每年都否决一大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否决率超过10%,5年累计否决项目超过1200宗。“惠州山青水秀人美,第一次来就让人留连忘返!”参加活动的网络名人、媒体记者对惠州印象深刻,就足以说明问题。
总而言之,惠州已经通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转型升级新路,在赢得大V点赞之余,也真真正正告诉了我们: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可以走这条路。我们希望,各地在经济发展中都能借鉴惠州经验,既不能不顾条件追求高增长,更不能把转型“换挡”变成“失速”,而是突出转型升级的系统性,走出“五位一体”、绿色跨越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