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我想借用一位朋友的一句话:“夜深了,我们来谈谈信仰。”
潮州有一座美丽的山,叫韩山,有一道美丽的江水,叫韩江。因为公元819年,一个叫韩愈的人,因一封奏折触怒了皇帝,被贬到了潮州。路途中,当时已经51岁的韩愈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已过‘知天命’的男人,一夕之间从京城被贬官至蛮荒之地,十二岁的幼女还惨死于贬途中。此时,不论是他心中的绝望还是诗中的悲凉,都不用再解说。可就是这个韩愈,在贬至潮州之后,“延师兴学、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等等,言传身教,对潮汕的物质、精神文明的发展起到史无前例的拉动。”
而把“感恩”当做了信仰的潮州人,心甘情愿把自家的山水改性了“韩”。在韩文公祠中,一块“吾潮导师”的牌匾动人心魂,这是百姓对一个男人、一位官员至高的赞扬。站在牌匾下,我不禁自问:“为官者,能得到一方百姓如此的推崇,此生夫复何求?!”
我不禁又问:“究竟是什么,让五十一岁、被贬、丧女的韩愈,到达潮州后一刻都没有停歇,就又开始做事,做每一件对百姓、对千秋社稷有益的事?”
有人说,支撑着韩愈的是儒家思想。也有人说,当今我们强调法治社会,强调为官清廉,就是要学习韩愈这种精神。
韩愈的精神动力究竟是什么?我觉得,是他心中的“责任”。也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信仰”,在中国传统教育中,从最根本处就在强调,要做一个“能够负起责任的人”——以天下苍生为己任。
韩愈没有辜负他所受的教育,不论是身处庙堂,还是贬至潮州,他始终恪尽职守于他的“责任”,所以他既能断然向帝王谏言,也能安心在边陲蛮荒之地,教化百姓。
这就是韩愈的信仰。
可喜的是,当潮州百姓亲眼目睹了韩愈践行信仰的全过程之后,他们也毫不犹豫的践行了自己的信仰:“感恩——山水改姓,世代尊崇。”
其结果,就是韩愈和潮州百姓共同成就了一段关于信仰的传奇,他们的故事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旧能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潮州人说,你们一定要多写海洋丝路的未来前景。潮州人又说,韩愈其实和海洋丝路没有直接关系。可是,潮州人最后说:其实韩愈和海洋丝路有很大关系。因为是他为潮州人带来了文化、文明,潮州人能有漂洋过海走通海洋丝路的坚毅和智慧,这其中有一份很重的功劳,肯定是属于韩愈。
做个有信仰的人吧。信仰我们的教育所赋予我们的最基础的定义:首先做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然后再成为一个能为他人、为天下负责任的人。
如果,在我们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做到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在每一个位置上、每一个时间段内,都做好自己该做的,都感激自己该感激的。这样,真正的社会和谐就触手可及。
一位面容姣好的潮州女孩对我说:“当地有一个说法,韩愈当年种下的橡树如果哪一年开花多,当年赴京赶考的举子们,金榜题名的就多。这种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所以直到现在,如果这棵橡树花开得好,我们仍旧会特别高兴。”
说这话时,她始终笑容明媚、清澈见底、坦然自信。这笑容让我恍然,因为我仿佛看到,千年前,韩愈有过这样的笑容,这千年间无数潮州人也有过这样的笑容。因为他们都是有信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