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总的来看,过去的一年,全国范围内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共识逐步形成,各地各部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动性日益增强,促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明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并且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一年来,全国各地各部门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系统、更加具体。这种认识变化的背后是大家对经济形势的清醒研判,大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目前的矛盾在供给和需求两端都有,但主要矛盾是在供给侧。因此,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是最管用的、最有效的途径。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讲得十分透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一年来,全国各地各部门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地方政府“定好规则再出牌”,先后出台改革方案,对各领域和各地区供给侧作出具体部署,细化目标任务,抓好落实: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产能任务提前完成,营改增等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房地产去库存稳妥推进,债务等金融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民生等领域补短板力度不断加大……
看到成绩的同时,更应该看到2016年这方面工作取得了成效,但有不少仅是治标,必须高度关注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去产能方面,近期煤炭钢铁价格上涨,有的地方去产能的积极开始动摇;去库存方面,与政策的预期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原本主要是想消化三、四线过量的库存,结果却是一、二线城市房地产量价齐升,这与解决房地产问题的初衷相违背;去杠杆方面,一些地方片面强调去库存,甚至不惜“加杠杆”,导致金融风险不断累积抬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实践创新,是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2017年,要全面总结完成2016年“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的经验和做法,更多地用改革的办法“治本”,比如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去产能,因城因地施策去库存,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降低企业杠杆率,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的交易成本,既补硬的短板也补软的短板,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南方网刘龙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