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李咏梅透露,首批“港药通”的审批流程已接近尾声,涉及10多种国际新药,将在近期推出。
大部分的报道都会从民生的角度说这是一件好事,归纳为港籍居民在深就医更便捷,医疗体制衔接更顺畅。
这对港籍居民在深就医当然是一件好事,那么,和在香港的普通港人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也很密切。
表面上看,这仅仅是两地市民更方便用药,但从深度融合的角度来看,这是两地统一标准的最新尝试。以港珠澳大桥建设为例,建设之前,粤港澳三地对于工程建设有不同的标准,在工程建设中将三地的标准融合成为一个新的标准,这个标准不仅可用于大桥建设,更在大桥建成后构建了一套新的规范。港药入深,实际上是香港标准可用于内地的最新发展,应该留意到,除“港药通”之外,内地也在推进对香港医护的认证,如职称方面实现转换,不久的将来就会有港籍医师可以“高级职称”在内地执业。香港700万人的市场与内地的14亿人口的市场相比,内地市场更具有显见的更大商机。
医疗卫生是科技产业的重要一环,推而广之,香港可以在两地的科技产业方面,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所提及,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除在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等较传统的范畴外,还包括首次提到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国际航空枢纽等。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必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发展。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指出的:“国家的双循环发展格局,意味着香港要抓紧透过大湾区为切入点,把握日益庞大和对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内地市场,科技创新是走进内循环发展的快道;香港同时也要强化跳板、中介人、高增值服务平台、国际人才库和资金池、试验田、防火墙等角色和功能,促进与丰富内地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互动和对接,以及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对接。”
“港药通”是简称,实质是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为首家“国际新药准入”指定试点机构,深圳获国家授权可以使用香港已经上市的药品。目前,该院正积极配合广东省、深圳市药监部门,推进在港已上市药品器械临床应用准入申请,制定使用后不良反应报告及管理制度。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港大深圳医院背后的在港团队,港大相关的研究人员、学生都有机会从“港药通”中受益。
正如陈茂波提到“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对接”,“港药通”落地深圳的过程就是“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对接”其中的一环。故此,深港融合绝非只和深圳及在深圳的香港人有关,香港有机会参与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机会很多。未来,依靠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香港在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建设中大有可为。
据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李咏梅透露,首批“港药通”的审批流程已接近尾声,涉及10多种国际新药,将在近期推出。
在大部分的报道中,都会从民生的角度说这是一件好事,归纳为港籍居民在深就医更便捷,医疗体制衔接更顺畅。
这对港籍居民在深就医当然是一件好事,那么,和在香港的普通港人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也很密切。
表面上看,这仅仅是两地市民更方便用药,但从深度融合的角度来看,这是两地统一标准的最新尝试。以港珠澳大桥建设为例,建设之前,粤港澳三地对于工程建设有不同的标准,在工程建设中将三地的标准融合成为一个新的标准,这个标准不仅可用于大桥建设,更在大桥建成后构建了一套新的规范。港药入深,实际上是香港标准可用于内地的最新发展,应该留意到,除“港药通”之外,内地也在推进对香港医护的认证,如职称方面实现转换,不久的将来就会有港籍医师可以“高级职称”在内地执业。香港700万人的市场与内地的14亿人口的市场相比,内地市场更具有显见的更大商机。
医疗卫生是科技产业的重要一环,推而广之,香港可以在两地的科技产业方面,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所提及,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除在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等较传统的范畴外,还包括首次提到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国际航空枢纽等。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必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发展。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指出的:“香港要抓紧透过大湾区为切入点,把握日益庞大和对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内地市场、意味科技创新是走进内循环发展的快道;香港同时也要强化跳板、中介人、高增值服务平台、国际人才库和资金池、试验田、防火墙等角色和功能,促进与丰富内地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互动和对接,以及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对接。”
“港药通”是简称,实质是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为首家“国际新药准入”指定试点机构,深圳获国家授权可以使用香港已经上市的药品。目前,该院正积极配合广东省、深圳市药监部门,推进在港已上市药品器械临床应用准入申请,制定使用后不良反应报告及管理制度。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港大深圳医院背后的在港团队,港大相关的研究人员、学生都有机会从“港药通”中受益。
正如陈茂波提到“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对接”,“港药通”落地深圳的过程就是“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对接”其中的一环。故此,深港融合绝非只和深圳及在深圳的香港人有关,香港有机会参与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机会很多。未来,依靠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香港在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建设中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