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备受瞩目的热门话题。大会期间,《工人日报》针对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代表委员中的部分一线职工、企业管理者、政府官员和工会干部发出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加强职工思想引领、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位列代表委员关注度前三名。在3月11日进行的热点话题讨论中,63位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委员呼吁:尽快让《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落地见效,提高产业工人整体素质,为新时代建功立业。(3月13日《工人日报》)
在计划经济时代,年轻人进工厂当工人与进机关当干部、进事业单位当职员并无两样。因为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相当,调资晋级基本同步,所不同的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一首《咱们工人有力量》,就唱出了那个时代工人特别是技术工人的优越感、自豪感。
然而,时下社会上对这个群体及其价值的认可度有所降低,“技术工人”这个曾让人羡慕的职业面临着种种尴尬,技术工人成了“双手油污、浑身汗臭”的代名词。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一组数据被总工会界委员反复提及:截至2017年底,我国就业人口中,技能劳动者1.65亿人,占21.3%,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仅占6.2%,缺口高达1000多万人。“工厂正逐渐失去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少代表委员被产业工人所处的现状困扰。
一个伟大时代的诞生,需要有伟大的建设者。一些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固然与产业工人待遇偏低有关,但症结还在于产业工人的社会认可度不高、职业发展空间不大。
“建设产业工人队伍,哪些方面迫切需要解决?”在调查问卷上回答这个问题时,代表委员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提升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
如何让高技能产业工人“走红”新时代?光有待遇还不够,还需加强思想引领、提升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显然,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要汇聚各方力量,通过宣传引导、表彰奖励等形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改变陈旧的择业观、人才观,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时代主旋律,让全社会都认为当工人光荣。要把好政策落到实处,在改善劳动条件、加强技能培训、提供职业发展规划、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拿出实实在在举措,真正让产业工人有满满的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
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提升产业工人的地位,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如果只埋头干活,不注重学习,就很难在技能上精益求精,也就很难增进产业工人的职业尊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