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阐明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理念、原则、目标、路径、方法和要求,为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必须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对此,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推动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不断调整和完善,应对自然灾害和生产事故灾害能力不断提高,成功应对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突发事件,有效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安全风险,创造了许多抢险救灾、应急管理的奇迹。但与之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因此,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紧迫任务,又是长期任务,必须始终牢牢抓在手上,容不得丝毫懈怠和放松。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必须在牢牢把握和遵循科学规律上下功夫。突发事件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也有内在的规律性,必须从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与应急指挥、内外部协同、应急联动、恢复重建等环节上使实劲、做实功,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具体而言,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各环节责任和措施;实施精准治理,预警发布要精准,抢险救援要精准,恢复重建要精准,监管执法要精准;坚持依法管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社会共治,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必须在大力强化责任担当上下功夫。一则,应急救援队伍要强化责任担当,抓紧补短板、强弱项,努力锻造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切实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二则,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责任制。三则,应急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和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南方网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