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深改组到深改委,习近平总书记共主持召开45次集体会议。会议讨论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人民”成为会上热词,“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改革落到实处。(1月23日央视网)
发展为要,改革当先,利民为上。改革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这是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目的与动力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在新时代的坐标点上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神州大地激荡着磅礴的改革力量。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无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充分体现。
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应。揆诸过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出一系列重磅便民、惠民、利民改革举措,不断释放改革的“含金量”,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弥合户籍“鸿沟”,打破城乡二元化壁垒;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间的养老“待遇差”逐步缩小;多措并举降低抗癌药价,城乡医保并轨、异地就医结算启动;打破“一考定终身”制度,“高考指挥棒”指向全面素质教育;生态文明改革总体方案精彩亮相,天空“颜值”爆表的日子越来越多……可以这样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从国计到民生,全面深化改革给予群众的,既有切身利益的保障,也有公平正义的实现;既有发展红利的共享,也有美好前景的预期,真正做到了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数据最客观,说明最有力。综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累计减贫80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降至2017年末的3.1%;2013年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每年保持在1200万人以上,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1%以下;从2018年前三季度情况看,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都有增加,同比名义增幅分别为7.7%和9.4%……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大责任”扛在肩上,这正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之后,能够多点发力、密集施工的深厚底气,也让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一劳永逸的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要我们认清改革的力量之源、发展的最终目的,就能激发出攻坚克难的强劲动力,朝着目标砥砺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与历史起点,有理由坚信,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下,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能进一步汇聚民意、民心、民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源源不竭的动力。(南方网罗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