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节日。在改革开放40来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让“劳动光荣”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为新时代奋斗,正在成为华夏儿女的精神价值追求。
让“劳动光荣”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我们必须心存敬畏,感念那些曾经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大庆铁人王进喜……还有千千万万个名不见经传的劳动模范。正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为社会创造了无数的财富,因而赢得了世人的尊崇。“劳动模范”的光荣称谓实至名归。
让“劳动光荣”成为一种时代精神,必须形成一种尊重劳动者的社会氛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怀劳动者,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都在印证对劳动者的尊重,都是对劳动者巨大贡献的首肯。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劳动光荣”还没有真正形成一种社会风尚,在有些地方对劳动者缺乏基本的尊重,尤其像环卫工人这样的劳动群体,还被一些人看作“另类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过打骂环卫工人的情况,看后让人心酸心痛。
让“劳动光荣”成为一种时代精神,就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力争极致的精神,体现了心无旁骛、心如止水的境界,也代表了德技双馨的团队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大国工匠层出不穷,他们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执着专一的敬业精神,赢得了世人的尊崇,如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焊工李万君等。这些大国工匠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称为大国工匠可谓实至名归。我们要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缺失了大国工匠精神,中国梦就难以实现。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时代印记和符号,是对“劳动光荣”的生动诠释。
“劳动光荣”并不是只贴在墙上,喊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要更多地付诸实际行动。改善劳动者的境遇和条件,施以必要的人文关怀,让劳动者心无旁骛,专心事业,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大的方面讲,我们的航天、天文、深海探测需要劳动者;小的方面讲,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一行都离不开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尊重他们,爱护他们是对他们劳动价值的认可,善待劳动者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劳动者是实现中国梦的参与者践行者,尊重劳动者就是尊重中国的未来。让“劳动光荣”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南方网李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