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6日给澳门街坊总会颐骏中心长者义工组的30位老人回信,向他们表示亲切问候和勉励,并祝全国的老人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身体力行尊老敬老,其中有很多温情瞬间广为流传,细细品味让人感动。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尊老、孝老、敬老、爱老,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直是炎黄子孙推崇和追求的道德境界;今天,尊老敬贤、敬老助老更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崇尚,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推进各项事业提供强有力的道德和精神支持。
尊老敬贤是美德的传承。老年人的昨天托举起年轻人的今天,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年轻人的明天。尊重老人就是尊重、珍视他们过去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付出与贡献,善待老人也是若干年后的我们自己,尊老敬贤是一种永不过时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代代传承、弘扬光大。党和政府一向十分重视社会老龄事业的发展,倡导和发扬敬老美德风尚,关心、关怀老年群体的生活,敬重那些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老年功臣。新中国70华诞之际,授予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等“共和国勋章”,这一最高国家荣誉就是国家层面尊老敬贤的重大举措,向社会传递出老一辈建设者、贡献者获尊重、受爱戴的鲜明信号。
尊老敬贤要靠言传身教。美德的传承离不开“言传”的教化、引导,更要靠行动的示范、引领。落细落小、见于常态的言传身教,才能有力助推见贤思齐、尊老敬贤蔚然成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尊重、关心老年人。2017年11月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代表时,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年事已高,便马上拉住两位老人的手请他们坐到自己身旁来。他说“给老道德模范让座,这是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就叫人伦常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和张富清因行动不便坐着轮椅上台,习近平总书记弯腰上前郑重地把勋章戴在他们胸前……细微之处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用行动为我们上了生动一课,树立了尊老敬贤的典范。
尊老敬贤需要社会合力。人口老龄化时代到来,着力营造尊老敬贤社会风气显得尤具现实和长远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近些年来,党和政府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取得的显著成效有目共睹,既使老龄群体安享幸福美满晚年的美好愿景走向现实,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提升新时代中华民族尊老敬贤的美德亮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标配,也必然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更有力量,有力助推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南方网秦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