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5月20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把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上重要位置,坚定改革信心,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提高改革效应,放大制度优势。(5月20日新华社)
创新发展,改革当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呈现出运行平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较好态势,但也面临着诸如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挑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提“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线图”也已经日渐清晰起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目的是要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改革发力主要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给平衡向高水平供给平衡跃升,使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担负着矫正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这一艰巨任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难以一帆风顺。
就现实而言,长期投资驱动模式下造成的产能过剩,如大量“僵尸企业”、杠杆率过高和综合成本不断上升等问题,都亟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对于持续亏损的“僵尸企业”,若要拔掉“呼吸机”、“输液管”,就必须承受由此带来的“阵痛”。但长痛不如短痛,今天若不以“壮士断腕”的改革促发展,就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痛苦,即便有阵痛也必须不折不扣完成。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做到精准施策。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矛盾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想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前进就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也唯有如此才能化解次要矛盾。往细里说,就是要坚持重点论,集中攻关,以点带面,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须注意减少无效供给,努力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放大制度优势,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也是关键一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离不开制度保障。诸如舆论环境、舆论监督等制度支撑,都显得至关重要。若能放大制度优势,善于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也能做到勇于担当干好自己该干的事,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将大步向前。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开放有利于世界。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其也包含着对国际需求供给水平的提高。“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铁、通信卫星、全球能源互联网等高新尖产业有望成为“走出去”的主力军。这些产业不仅能够满足当地需要,还能提升我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上的位置,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是一场改革,是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为提高供给质量激发内生动力、营造外部环境。但改革绝不能像无头苍蝇一般乱碰乱撞,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提高改革效应,放大制度优势,抓住改革时间窗口,把工作做细做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劲头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抓出实际效果。(南方网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