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赘言,在三期叠加的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东北三省面临着发展“阵痛”,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改革困境,担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作为国家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甚至可以说,东三省的改革成败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三省迎来了“新一轮振兴东北”的历史机遇;黑龙江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调研。在国家即将展开新一轮东北振兴方略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龙江行”意蕴非凡,格外引人注目。人们不免追问: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选择黑龙江?有何深意?习近平总书记就此将进行怎么样的改革思索?
首先,黑龙江在东北三省中所面临的改革困境最为严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黑龙江,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摸底”。摸清黑龙江的优势劣势、问题困境,找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所面临的“痛点”和“通病”,从而把脉问诊、对症下药。近年来,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四大煤城”作为“衰竭型”的资源型城市,改革转型之路极度艰辛。大兴安岭、伊春,全面禁伐,林业经济转型也刚刚起步。大庆在石油量价齐跌的背景下、依旧承担着国家下达的稳产4000万吨的任务。齐齐哈尔、哈尔滨、佳木斯等,作为国家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更是面临着“智能制造2025”的历史重任,遭受着严重的市场冲击。
由此,黑龙江必须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其次,黑龙江是国家大粮仓,所谓“龙江熟、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黑龙江,其目的之二就是要盯紧“北大仓”。黑龙江作为国家现代农业改革示范区,一直以来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更是国家现代农业改革的“领头羊”。当前,正值农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推进的关键期,黑龙江闯出的路子已经为中央改革提供了样板。
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黑龙江依旧要统筹抓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用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更要深化国有农垦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
再次,黑龙江面临着老龄化严重、人才外流的境况,就整个国家而言,其改革发展的“人口红利”最先消失——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黑龙江,其目的之三也在寻求如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托底的路径。
面对严峻的社会发展形势,黑龙江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托住这个底。财政等公共资金配置使用要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要保住、切不可随意挤压。要针对群众最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脱贫等问题发力。出台政策措施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广泛听取意见,兼顾各方利益。政策实施后要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要加大政策公开力度,让群众知晓政策、理解政策、配合执行好政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紧要关口。可以说,不仅对于黑龙江、东北三省,乃至全国,当前既是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也是大有作为的窗口期。习近平总书记“龙江行”既是对老区人民的慰问和鼓励,更是一种鞭策和逼问。改革发展是苦干出来的,而不是硬等出来。黑龙江要想“爬过坡、迈过坎”,就必须重整旗鼓、不畏艰辛、迎风破浪。(南方网韩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