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习近平欢迎默克尔再次访华,祝贺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成功举行并取得丰硕成果。习近平指出,经过建交40多年来的共同努力,中德关系已经进入十分成熟的发展阶段,务实合作达到很高水平;在高起点上深入推进中德合作,需要双方携手前行。(6月14日中国网)
“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中德两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虽然相距遥远,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但近年来两国携手合作,推动着中德关系不断迈出新步伐,双方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德国总理默克尔频繁访华,就是当下两国关系政治经贸良好互动的最好印证。在北京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习近平主席更是鉴往知来,为推动中德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路径。
双方要把好方向,拉紧互信纽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防止浮云遮眼,通过经常性沟通增强中德两国互信,打造“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了两国对历史、对整个国际关系体系的负责任选择。习近平主席明确强调,要把握合作主流,相向而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关切,确保中德关系不偏离健康发展轨道。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中德合作基础就会更加坚实,动力就会更加强劲。
双方要登高望远,拓宽合作视野。“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中国推进市场化改革成就已为世界公认,德国及欧盟就应客观看待竞合关系,如期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继续深化在经贸、金融、创新、开拓第三方市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签证便利化等领域合作,促进中欧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双方要顺势而为,夯实民意基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文交流的源头在人民,主体在人民,动力在人民,最终也是为了人民。近几年来双方共同或分别举办“德中同行”、“中国文化年”、“中德创新合作年”等活动,人文交流不断加深。习近平主席强调深化两国在教育、签证便利化、航权安排、传统中医药等领域合作,更有助于夯实中德友好民意基础。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上轮磋商时在柏林中德两国共同制定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已经将两国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了新的合作水平。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期间,双方就深化各领域合作又达成了一系列新的共识,发布了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两国还在经贸、能源、第三方市场合作、创新、智能制造、教育、科技、农业、卫生等10多个领域签署了20多份合作文件。
坦诚相待,相向而行。事实已经证明:只要以平等的态度交流、以包容的胸怀互鉴,就能实现真正的共赢。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中,中德这对相隔万里的伙伴正在找到越来越多的利益交汇点与情感共鸣点。着眼于未来,双方应增强在“一带一路”和亚欧运输通道建设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二十国集团制定创新增长蓝图,共同推动各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为维护国际市场稳定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南方网秦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