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天下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近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以背水一战的态度、超常超强的力度,千方百计保夏粮,打好全年粮食丰收第一场硬仗。
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慎始如终抓紧抓牢粮食安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的重要前提,是14亿多中国人民迈向美好生活的根本保证。
2022年2月13日,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曲塘镇万庄村农民在田间给小麦施肥,为夏粮丰收奠定基础。图源:视觉中国
去年秋冬种受罕见秋汛影响,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5省有1.1亿亩小麦晚播,占小麦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虽经努力耕作,目前苗情依然复杂。春耕伊始,农业农村部“擂响战鼓”,就是要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扛起“夺丰收、保安全”之责,保持“一元复始”之冲劲、“一篙不松”之韧劲、“一叶知秋”之敏锐,主动担当、再接再厉、居安思危,牢牢把握住粮食生产的主动权,为全年粮食安全打好春管春播第一仗。
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粮食生产事关农业产业融合、事关农民增收致富、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守住“米袋子”就是守住了农民的“钱袋子”,就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既要保证“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粮食生产保量保质;也要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化农业相统一。
“备预不虞,为国常道。”犹记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沈阳大白菜、新疆皮牙子、海南豇豆、江西萝卜、山东大葱……一箱箱“粮草”驰援湖北,为抗疫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正是长久以来的忧患意识,“大国粮仓”常备不懈,才有了危而不乱、化危为机的坚定信心和坚实底气。尽管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但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不能丢,重农抓粮的劲头不可松。要做到年年抓、抓全时、抓全局,确保粮食种得好、管得优、产得足、收得丰,为经济社会长远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自春耕备耕到颗粒归仓,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筑牢“粮食之本”,让“米袋子”安全感更足、人民群众幸福感更强。(南方网徐桂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