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对于很多人来说已非常遥远。因此,当它蓦地出现在公众视线,短时间内引发强烈关注。7月9日晚,武昌区疾控中心接医院报告,武汉大学出现一例感染性腹泻病例,以呕吐腹泻为主,伴低热。经省市区三级疾控中心复核,该病例的血清学凝集试验为O139阳性,诊断为霍乱,毒力基因阴性。患者经有效诊治,病情已得到控制,症状已消失。已组织专业机构对相关人员进行采样检测和跟踪管理,对相关场所进行临时封控管理和消毒处置,目前未发现新增病例。
图源:人民视觉
闻“霍”色变,也是事出有因。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由于发病急、病情重、传染快、传播广泛,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之一。面对公众的恐慌情绪,第一时间呈现客观事实是最好的安抚手段。从这段时间的新闻报道来看,“武汉大学出现霍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回应社会关切,学校及时根据该病例的相关情况进行答记者问。迅速反应和及时回应让公众消弭了些许恐惧,从而能够以科学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霍乱本身。
传染病发生后,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速度给出处置,直接影响着病情的蔓延态势。事发之后,武汉大学“主动对接属地”“迅即做好密接人员检测和环境处置”“全面开启夏季肠道传染病宣教工作”,以积极有效的应急措施进行处置,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通过对264名重点人群、259个点位进行快检,未检出O1、O139群霍乱弧菌,未发现新增病例。”我们在武汉大学的官方信息发布之中,看到了客观、理性、严谨的态度。传染病需要高度重视,及时公开事件进展结果,能更大限度消减公众因恐慌而导致的谣言传播,有助于安抚公众猜测、不安、恐慌的心理。
恐慌情绪大多源于未知,因此答疑解惑的基础之上,还需加强科学防控宣传。武汉大学发布提示,“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要及时就诊”“要注意饮食安全,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并给出诸多注意细节的描述,让人一目了然。事实上,很多人还是对“霍乱”“鼠疫”等疾病不甚了解,“纸面恐慌”大于“心理恐慌”。因此,尽可能在多个场合用科普的方式进行知识对接,就是一剂强有力的“疫苗”。
注重科学防护,消弭霍乱恐慌。当前,我国已经构建起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等公共卫生体系,从及时防治到开展流调,再到信息发布,都有一系列严谨科学的工作流程。因此,当传染病发生之后,公众无需慌乱,应该“从我做起”,积极做好个人卫生清洁工作。当每一个人都成为战斗堡垒,当人民群众筑就防护的“铜墙铁壁”,那么留给病毒的,只有“败退”二字。(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