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日,深圳卫健委发布通报:深圳无本土新增病例。这是深圳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进展,也是深圳人民同心抗疫的结果。
随着清明节的到来,扫墓祭拜、寄托哀思是约定俗成的传统。很多人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不远千里回到家乡慰藉乡愁、祭奠祖先,这是“树叶对根的情意”。但疫情之下,假期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防控”二字开展,“歇一歇”“停一停”的想法要不得。
图源:人民视觉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态势,国内疫情也呈现出多点散发的态势,防控形势仍然容不得一丝松懈。国外奥密克戎毒株正加速肆虐,很多国家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由此可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不容小觑。虽然深圳全市为疫情低风险地区,但深圳有诸多口岸,防疫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言而喻。在清明假期这样人口流动、聚集的高峰期,倡导“少流动、少聚集”“就地过节”,是科学抗疫的客观所需。
“绷紧疫情防控之弦”,用文明祭扫方式助力战“疫”,是今年清明期间须谨记于心的要务。非常时期,须有非常之举。加强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努力用最小代价、最快速度阻断疫情蔓延,同样是对先人先辈最好的告慰。
清明祭扫,不拘泥于形式,关键在于“心到”。随着时代变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祭扫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如今,有的人通过一束鲜花、一个鞠躬寄托哀思,有的人在网上献花、点烛、填写祈福卡。这些绿色文明的祭祀新风尚,让清明节越来越“清明”。无论以何种方式追思缅怀逝者,都是一种情感、理念、价值的传承。“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文明低碳祭扫,才能不违背清明节的传统价值,让传承千年的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之情代代相传。
文明祭扫,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先人的尊重和怀念。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争做文明祭扫的宣传者、践行者,同心助防疫,平安过清明!(南方网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