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小麦实现增产,全年粮食丰收有基础;“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产业带动就业增收能力增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种子耕地农机基础进一步夯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乡村富民产业稳定发展,农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乡村建设稳妥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投资稳步增长,农村消费市场逐步恢复。国新办7月20日举行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描绘出中国式丰收的生动景象。
2022年7月20日,浙江湖州,安吉孝丰镇白杨村七彩田园早稻开镰。图源:浙江日报/视觉中国
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成果,这是一个彰显希望的势头,给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注脚,展现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三重效应。
决策引领效应。经济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决策的引领。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要求各地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诸如此类的重大决策,定向导航,引领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不断趋好。
举措溢出效应。进入2022年,全球疫情持续肆虐,国际纷争不断加剧,世界银行几次调低经济增长预期,我们面临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带来的严重冲击。二季度以来,党中央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继出台力度更大、节奏更快的稳经济硬核举措,加强指导服务、强化政策扶持。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安排50亿元,在重要流通节点、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了一批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加大小额信贷投放,上半年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15.5亿元。一系列硬核举措不断产生溢出效应,促使“三农”工作交出靓丽成绩单。
样板示范效应。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取得的亮丽成绩单,是一个标高与参照,具有十分重要的样板价值。以夏粮丰收为例,夏粮生产经受住了去年罕见秋汛、新冠肺炎疫情散发、农资价格上涨等多重考验,在去年高基数上的再夺丰收。夏粮丰收的成果无疑为秋粮再夺丰收提供了示范、注入了动力,让中国式丰收胜利在望、再现辉煌。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向好的坚实支撑,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民族精气神。有了这些,我们不仅能让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还能沉着应对灾害威胁加大、农民就业增收压力增大、农业农村投资增速放缓等诸多挑战,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稳步前进。(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