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其中营销员、餐厅服务员、商品营业员、车工等职业位列排行前十。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智能制造”领域缺工程度加大。
图源:视觉中国
缺工,可不只是缺人这么简单。每一个职业都与必要的技能相连,营销员,得具备营销技能,才能进行市场调查、商品与服务;车工,得懂得如何操作车床,才能进行工件旋转表面切削加工;家政服务员,得懂家务料理、家庭成员照护,甚至家庭事务管理。说到底,缺工的背后是人的技能跟不上,与其说缺工,但不如说缺技工,缺高技能人才。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最缺工”的100个职业中,有43个属于第六大类职业——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自2019年第三季度的“最缺工”职业排行发布以来,此类职业占比一直较高。智能制造领域的“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职业排位上升,缺工程度加大。直面缺工问题,必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要破解当下劳动力市场中一些岗位无人问津、另一些岗位却挤破脑袋的结构性矛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正当其时。围绕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聚焦提高质量、提升形象“两大任务”,落实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三个文件”,突出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中有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使“职教高考”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等“五大重点”,新一年的职业教育重点工作已经敲定,我们走入了提质培优与改革攻坚的关键之年。
当然,在看到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和美好未来的同时,职教歧视依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所在。2月23日,教育部召开有关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的发布会,提出要引导学生家长理性选择职业教育。缺工与职教歧视有莫大关系,事实上,持有“职业教育是为成绩差的学生开办的,将来毕业前程渺茫”认知偏见的人还不在少数,受此心理影响,在读与不读的问题上自然就会倾向于后者。这就意味着,解决技工缺乏问题还要从改变社会上对职教的歧视做起,各方面要引导学生多向选择,走适合自己的教育之路。(南方网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