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等27个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在支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化产品出口输出的不仅是物质商品,更是文化思想、精神符号和生活方式,推动中华文化闪亮“出海”已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
当地时间2022年8月7日,加拿大多伦多,由多伦多华星艺术团主办的2022夏夜舞动民族风大型歌舞晚会在大多伦多地区列治文山上演。图为多伦多华人艺术团体尚品东方艺术空间表演的古典舞《唐印》。图源:余瑞冬(加拿大分社)/中新社/视觉中国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近年来,中国文化产品加速走向全球,我国2014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以及各类博览与交易会等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一大批充满中国元素的影视剧、纪录片、网络视听、创意产品等在海外备受好评,让世界进一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喜爱中国。商务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总额2000.3亿美元,同比增长38.7%,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成绩单有目共睹。
成绩斐然的同时,中国文化贸易领域仍存在诸多短板弱项。比如,核心竞争力较弱,缺乏全球知名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市场主体,对外文化贸易领域的开放不足,有待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等,亟需出台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意见》对此作出了安排部署,围绕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拓展合作渠道网络、加强组织保障等7个方面,提出了28项具体任务举措,建立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目标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着力增强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好品质是开启市场的金钥匙。我国在推进文化产品“出海”的进程中,《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唐宫夜宴》等精品力作乘风破浪、圈粉无数,但折戟沉沙的也不少,关键还得看品质是否过硬。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后所凝聚的文化符号与民族精神,在剧本创作、题材选定、人物塑造等方面精雕细琢,让世界各地消费者感知中国风、东方韵,满足国际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了解中国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注入时代基因、赋予时代内涵,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推进文化贸易数字化进程,促进网络游戏、数字影视、沉浸体验等新业态发展,让越来越多文化产品“潮”起来、“活”起来。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牵涉面广,产业、财税、金融和贸易等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横向协作,细化责任分工,制定完善实施细则,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打造一批文化贸易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业态和重点项目。地方各级政府需要加快纵向联动,在财税、用地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打造本地文化贸易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为文化产品“出海”营造良好环境。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相信在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下,中国文化定能大步走出去,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