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集采“小药丸”,惠及“大民生”

2021-02-01 09:32 来源:南方网 徐美林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月29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对《意见》做了介绍,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解读。健康是第一民生。集采药品以质中选好、价中选低实现了药品物美价廉,这不仅是减轻群众用药负担的破冰之举,也在引导药品价格回归合理的过程中,推动了药品集中采购市场的形成,切实增强了群众的民生获得感。

  2018年,一部名为《我不是药神》的电影植根于白血病患者用药贵、用药难的现实问题,将癌症患者及家庭难以承受药费之痛的无奈、挣扎与痛苦放在了聚光灯之下。实际上,看病贵、药品价格虚高一直都是群众诟病已久的就医难题。一颗小小的药丸,从厂家生产制药到各级代理商带金销售,从物流运输配送到医院采购使用,各个环节都让药丸吸足了虚高的“水分”,到了患者手里,不可避免地成为“天价”药丸。

  当“天价药”让百姓心惊肉跳、无可奈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则为生命亮起绿灯,让吃药不再两难,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从2018年的“4+7”集采试点到全国推广,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我国已开展两年多,目前第四批集采工作已经开始。在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工作机制下,企业自主参加、自主报价、医院报量,确定中选产品的采购量和价格。在三批国家集采中,这种招采合一、量价挂钩、以量换价的药品“团购”,实现了112个药品平均降价54%,节约费用总体超1000亿元。这每一个数值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满满的“健康红包”,将临床常用药价格“腰斩”,实现患者“少花钱”,也能“用好药”,切实降低患者的用药负担,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集采大杀价”让多年来位居高价位的心脏支架实现90%的大幅降价。这说明,当国家与企业实现了“面对面”谈判,药品流通过程中的灰色费用空间也在逐步缩小。企业将不得不改变营销模式,将更多的“心思”放在药品研发投入上,为群众带来更多良心好药。这也意味着,医药行业也将朝着健康化、有序化发展,医保基金将得到更合理的使用,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质量是药品的生命线。当药品“大降价”来袭,质量如何保证,供应如何稳定,或许是更让人关注的问题。通过加强管理与考核,使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求优先使用中选药品;对集采节约的医保资金按照五五开给予医疗机构结余留用激励,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药品监管部门开展全覆盖的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保障药品全链条质量安全......《意见》在药品供应、流通、使用、监管、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补偿机制改革等各环节实施配套措施,解决价格与质量之间的“按下葫芦浮起瓢”的难题。当价格低廉的药品有了质量上乘、供应稳定的“双保险”,群众才会获得“货真价实”的民生健康大礼包。

  药品集采常态化、制度化是不变的民生诉求,也是永恒的责任使命。因此,要继续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用好集采的有益经验,指导地方在医药领域创造更多的“灵魂砍价”,持续为“降价不降质”的“救命药品清单”扩充可选项目。同时也要“一盘棋”推动省际间药品集中采购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药品集中采购市场,并落实好相关配套政策,确保中选产品的质量、供应、使用,让群众切实享受质优价宜。

  护航群众健康,守护民生幸福。人人都能花更少的钱,用到更有效的药品,享受更高质量的健康,这是我们共同的向往,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未来,期待有更多的“贵族药”能开出“平民价”,也期待相关监管、激励的配套政策落到实处,释放更多更实在的健康红利,让群众用药用得实惠、更用得放心!(南方网徐美林)

编辑:罗晶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