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其中向外界解释了为什么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6%以上。
与2020年考虑到疫情冲击的因素而不设经济增长目标相比,2021年6%以上的增速设定是合理的,基本与中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吻合,是比较科学、切合实际的增长目标。
6%以上增速目标源自引导预期。“我们不是定计划,是引导预期”。一方面,疫情还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今年我国经济是在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前行,特别是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因此“6%以上”的增长目标实则不低,是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常态运行的基本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能增长快一点总比慢一点好,因为一切问题的解决最终都要依靠发展,设定GDP增长目标的底线是为了经济高质量、多元化发展目标更好达成。
6%以上增速目标源自充足信心。首先,信心来自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支撑。中国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释放强劲动能,推动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也将对世界经济复苏产生积极影响。其次,信心来自有力有效的好政策,比如,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为了激励企业创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也得到延续。此外,中国已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随着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场将注入更多活力。
6%以上增速目标源自实力底气。从今年1—2月份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以来的走势,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比如,今年1—2月份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2.2%,其中出口增长50.1%;PMI等先行指标一直保持在50%以上,用电量、发电量的增长幅度一直保持在20%以上,铁路日装车量等货运指数增长幅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这些数据说明,中国企业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能力很强,中国经济的韧劲很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很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一定能够有实力、有底气实现今年GDP增长6%的目标。
其实,6%并不是一个单薄的数字,它是一个立体和系统的工程,奔的是经济结构更优化、发展方式高效、增长更有质量,从而为“十四五”开局起步打下坚实基础。(南方网安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