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发布《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明确“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图源:视觉中国
经济发展与民族振兴呼唤高技能人才。新中国成立初期设立的“八级工”制度,将技能等级和工资水平相对应,不仅在激发工人积极性、确保按劳分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让高技能人才受到社会普遍尊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中国制造”正在迈向“中国智造”,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重构新的职业技能等级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新八级工”制度不是“老八级工”制度的简单翻版,而是为了进一步改善技能人才职业前景,激励更多劳动者依靠技能成长成才。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中国制造2025》为“制造强国”建设添上了沉甸甸的砝码,对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日益壮大、结构日益优化、素质逐步提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但无论是总量还是比例,都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甚至出现“设备易得、技工难求”的尴尬局面,这也成为了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需要一流的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 推动更多劳动者依靠技能成长成才,“新八级工”制度是“指挥棒”,是“动力源”。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新八级工”制度凸显了重视技能人才的导向和风气,打破了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天花板”,既为数量庞大的技术工人打开了职业发展“新赛道”,更为进一步培养、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架起了“新天桥”。
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国家的扶持,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要以推动“新八级工”制度落实落地为契机,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培养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产业工人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持续释放高技能领军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引领集聚效应。共同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让高技能人才真正“高起来”,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成才之路上,以技能成就梦想,赢得未来。 (南方网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