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乡村振兴局等九部门近日印发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明确提出,从2021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以下统称定向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从源头上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
这是一个恢宏的计划,这是一个硬核的措施,这也是一个计利长远、令人感奋的善举。不难想见,未来每年都有1万名左右师范生补充到定向县中小学教育岗位,不仅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改善提供了源头活水,而且是对脱贫县不可估量的智力支援,助力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实现更为广泛的教育公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小康”就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直到2021年,这一千年期盼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堪称卓绝的不懈奋斗照进现实。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毫无疑问,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加艰巨亦更加光荣,必须以不再返贫为前提。教育部等九部门的上述举措,就是防止返贫的可靠大堤。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富民,育人为先。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中小学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如果说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那么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想要完成这个重任,必须练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我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科技创新强国输送英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由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承担国家优师专项培养任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面向中西部省份招生;由中西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本科层次师范院校,承担相关省份地方优师专项培养任务,832个脱贫县中小学教师岗位,就不愁获得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兴国必先强师,强师需要支撑。九部门为提升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出台的这一善政,不啻一个强力支撑,目标明确、举措硬核。从招生录取到职前培养,从就业管理到职后发展,从实施保障到督导评价,各个层面都有详细明确的要求,这就为政策落实落地打下了基础,也为有志于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中贡献力量的莘莘学子,提供了广阔的用武平台。广大学子,应当到雪域高原去、到西部边陲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补齐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短板,扛起使命、甘当人梯,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像张桂梅那样扎根山区、倾情教育,让孩子远方有灯、心中有梦,脚下有路、眼前有光,真正成为“四有”好老师,共同推动教育赋能,助力欠发达地区持续发展,也为中国教育史,书写光辉靓丽的一页。(南方网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