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诸多不法分子或利用黑客技术破解并控制家用及公共场所摄像头,或将智能手机、运动手环等改装成偷拍设备,亦或出售破解软件、传授偷拍技术以供客户“偷窥”隐私画面并借此牟利,已形成黑产链条。无数隐私画面通过“第三只眼”被窥探无余,公民个人隐私受到严重侵害。据报道,在已审结的一起案件中,某被告人通过APP控制了全球18万个摄像头,令人细思极恐。
摄像头黑产链条之所以能够形成,与社交软件、网站、论坛等互联网平台没有严格履行信息发布审核主体责任、摄像头生产企业没有严格履行网络安全主体责任、电商平台没有及时清理下架假冒伪劣摄像头有着直接关系。上述任何一个责任主体的缺位,都客观上为这条黑产链条提供了生存空间。在监管缺位及利益驱动的背景下,黑产链条疯狂滋长。
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民众吁求,积极回应现实关切,雷霆出击。今年5月以来,多部门联手深入推进摄像头偷窥等黑产集中治理工作,共清理相关违规有害信息2.2万余条,处置平台账号4000余个、群组132个,下架违规产品1600余件;发现4万多个弱口令等摄像头漏洞,取证并处置50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9名,查获非法控制的网络摄像头使用权限2.5万余个,收缴窃听窃照器材1500余套……集中治理深得人心,效果明显。
这项集中治理将于8月份结束,还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有关方面负责人强调,此次集中治理工作已进入后半程。要在短时间内走好集中治理的后半程,就要紧扭这项黑产治理的“牛鼻子”,让存在问题的企业、平台担起社会责任,依法依规纠错,尽快整改,不留死角,扮演好在摄像头黑产治理中的责任主体的角色。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力度不减,劲头不松,继续加强治理和监管,一步紧跟一步坚决遏制和压缩摄像头偷窥等黑产生存空间,切实保护公民个人隐私安全。
有研究指出,网络犯罪将会是未来十年全球显著的风险之一。黑灰产犯罪即将进入AI时代,AI时代的黑灰产犯罪不会因一场集中治理而彻底销声匿迹,因此不断加强对包括摄像头黑产在内的黑灰产犯罪的治理对走好黑灰产治理的“后半程”是重要的一步。
实践表明,群策群力,综合治理,是可行之道。司法部门要与行政部门联动,政府要与企业共治共享,强化对黑灰产的警示宣教。要加大对利用物联网设备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积极灵活地发挥社会各主体的优势力量。在鼓励创新发展的同时,加强行业监督和指导。网民也要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防护措施,发现黑客违法犯罪线索后要及时举报。共同重拳打击网络犯罪黑灰产生态,维护网络秩序,清朗网络空间。(南方网洪骁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