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地评线】南方网评:不断完善机制,守护每一个人的信息安全感

2022-06-22 11:33 来源:南方网

  随着《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相继实施,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越发成为各方努力的共识。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衔接协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犯罪加强个人信息司法保护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推动促进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统一正确实施,参与网络空间治理,强化刑事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衔接协作,实现全链条打击、一体化网络治理。

  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难免会碰到诸多现实的烦恼:经常接到保险公司、房屋中介、婴儿摄影店甚至是小额贷款公司的骚扰电话,他们能精准地对接你近来的一些实际需求,各种话术都围绕着你的核心信息展开。他们之所以能精准地锁定“猎物”,很大概率是因为你的信息被所谓的“内部渠道”给贩卖出去了。蝇营狗苟的非法交易,给人民群众带来极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基于此,《通知》要求,深入开展依法打击行业“内鬼”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工作,积极配合“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探索积累常态化监督办案的典型经验。

图源:视觉中国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让公民享受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可能给各式各样的犯罪提供滋生的土壤,尤其是网络诈骗。信息安全攻防战不能陷入“无物之阵”,对于不胫而走的个人信息,相关部门必须守土有责,尽快搞清楚“被谁泄露,泄露给谁,通过什么渠道怎么泄露”。但此前的诸多案例已经给出警示,不管事后对犯罪分子的惩戒是如何严厉,信息泄露所造成的伤害很可能是不可逆的,比如引发全社会关注的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等。

  因此,做好“守门员”,下好“先手棋”,严厉打击行业“内鬼”,是此刻的当务之急。一些用户数量密集的行业涉及个人信息量较大,极个别素质参差不齐的从业者会为了蝇头小利而做“内鬼”,如何把他们揪出来,考验执法部门的眼力和手力。《通知》要求,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开展监督办案,包括处理大规模个人信息特别是个人敏感信息、容易产生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的重点行业。经过信息安全专项行动的雷霆整治,信息安全的局势瞬间明朗不少,由此可见震慑犯罪分子的重要性。《通知》提出要聚焦重点行业开展督查办案,就有这番题中之义:靠光明近一些,离黑暗远一些,“人”与“鬼”也就此殊途。

  目前,我国已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涵盖民法典、刑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等。当然,这种完善还是“相对”而言。新的问题不断催生新的法律规定,推动机制日益走向完善。《通知》就强调,“要完善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协作机制”“要进一步提升调查取证能力水平,增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质效”“要进一步加强网络空间系统治理和溯源治理”……诸多落脚,皆是为了畅通法律和执行之间的路径。信息保护成效关乎人民群众利益,更关涉经济社会发展——为了这个领域尽早实现“天下无贼”,还当让更多力量参与其中,构筑起人民的钢铁防线。(姜先杰)

编辑:曹晓静   责任编辑:王沛容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