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我们不曾忘记,14年前汶川的地动山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各类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危害。
2008年5月16日,北川县城,震后的北川中学新校区遗址。图源:人民视觉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尽管无法完全杜绝自然灾害,但不断认识灾害特征,提升灾害预警和应对能力,降低灾害损失,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必要能力。汶川地震中,桑枣中学的师生仅用96秒就全部转移到了操场,整个学校无一人伤亡,这充分说明了进行日常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各地要开展各类灾害风险基本知识和防范应对技能宣传教育,持续深入推进防灾减灾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通过展览、模拟体验、发放科普读物等形式,提高公众主动避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只有夯实全社会防灾减灾基础,才能最大程度减轻自然灾害风险和损失。
掌握自救互助知识,提升灾害应对能力。洪水袭来,要迅速向高地、楼房等高处转移暂避,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驾车途中遭遇风灾,应立即将车开到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遇到地震,要躲在坚固的家具下面,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只有掌握了应对灾害的基本常识,面对灾害时才不会束手无策、手忙脚乱,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责任重于泰山。切实减轻灾害风险,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安全,是共享全面小康硕果、守护美好家园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已进入汛期,各地必须防患未然,统筹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抓细抓实各项措施,形成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携手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防灾减灾,重在预防,贵在坚持。只有绷紧忧患意识之弦、筑牢科学常识之基,做到未雨绸缪、科学减灾,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也是我们战胜灾害的法宝。(南方网安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