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日前,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农业农村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2022年“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方案》,决定于5月1日在全国组织开展第二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
图源:南方plus
民法典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涵盖了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大民法典的宣传力度,就是要让更多人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今年的“民法典宣传月”活动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以“民法典进农村”为重点,意在涵养农村遵法守法的良好风气。
近年来,一些有关农村的热点话题在舆论场上掀起了波澜。例如,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陋习,攀比之风盛行,加剧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负担。一些村规民约甚至与法律法规有冲突。推动民法典进农村,对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有着积极意义,也有助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取得新的成就。
民为邦本,法治为要。《民法典》是一部以“民”为本的法律,我们需要创新宣传模式,提升人民群众的热情。例如,可通过发放宣传册、设置宣传展板、网上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组织开展对村“两委”干部、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基层人民调解员、普法志愿者等的民法典法律知识培训,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同时,还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身边事,避免照本宣科、“填鸭式”的你讲我听,从而将法理讲深、讲透、讲活。
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物质生活充足,更是农村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丰富。以“民法典进农村”为契机,开展相应的普法活动,将涵养出农村的新风气。值得一提的是,以“民法典进农村”为重点,还将组织举办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进一步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
民法典进农村,筑牢美好生活法治底线,让法律在农村生根发芽。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正是“民法典进农村”宣传活动的题中之义。(南方网李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