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地评线】南方网评:时间,是科技人员科研创新的重要保障

2021-06-02 09:32 来源:南方网 乐兵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离不开科技人员持久的时间投入。“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道出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声,深得科技界热烈回应和热情赞誉。

  从事科研,必须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才能有所突破。从钱学森、邓稼先到黄大年、南仁东,从袁隆平、孙家栋到张伯礼、陈薇,他们的成功都是长期的积累、长时间的投入、长年累月的辛勤耕耘的结果。刚刚离开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辈子躬耕田野,一生都是“稻田里的守望者”,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演绎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神话;“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数十载、常年风餐露宿,不仅披肝沥胆制定核试验理论方案还时常深入西北戈壁滩试验场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用最原始的办法”破译了原子弹的奥秘;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十年磨一“箭”,率领技术团队解决了复杂力热环境、大质量多干扰分离等世界性难题,探索出大推力火箭研制之路;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带领团队历经长时间默默无闻潜心研究,才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人民英雄”陈薇,长期从事生物危害防控研究,“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十年磨一剑”的潜心攻关,“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心无旁骛,才有了科学创新的成果。

  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守少则固,力专则强。”为不必要的表格、检查、评审而奔波的时间多了,投入科研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为无谓的迎来送往、繁文缛节而分神了,进行科技攻关的精力自然也就被分散了。因此,杜绝把宝贵科研时间浪费在迎来送往和应景性工作上,必须深入纠“四风”树新风。有关部门要校正错位的认知和跑偏的政绩观,“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少一点科技人员参加,不会带来什么损失!”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将科研人员有效工作时间视为最重要、最宝贵的科技资源,把遏制应景性、应酬性活动纳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范畴,找准“负担清单”,列出“减负清单”,比如,对科研人员参加的评审、鉴定等活动,实行目录清单管理,严格准入审查,规范工作流程,为遏制应景性、应酬性活动打造防火墙、划出隔离带。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要加强自律、涵养定力、克服浮躁,自觉拒绝一些不必要的活动,老老实实做学问、心无旁骛搞科研,坚守理想,守住寂寞,把“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变成“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行动,“一其心”心无旁骛,“冷板凳”沉静稳坐,“刨根问底”上下求索,“磨杵成针”独具匠心,“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沉潜心志、打磨功底。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北斗导航、“嫦娥”奔月、祝融赴火……有着“更上一层楼”的韧劲和“独钓寒江雪”的毅力,才能取得科研成就。

  有研究表明,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需要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潜行钻研。为科研人员减负降压,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为科研人员创造可以静心的科研环境,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推动创新成果迸发涌流,就能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注入更加澎湃的动力。(南方网乐兵)

编辑:罗晶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