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城市部分行业特别是接触性服务业用工需求下降,一些农民工返乡就业。据监测,截至6月底,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达到90.7%,为乡村带来了人气、增添了活力。
2022年9月19日,呼和浩特,一位女士在“中国农民丰收节”会场直播展示农产品。图源:刘文华(内蒙古分社)/中新社/视觉中国
当前,适当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既是稳就业、促增长的需要,也是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性,经济以内循环为主,乡村已成为挖掘增长潜力的最大市场,拥有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另一方面,乡村产业形态逐步多元化,既包含农林牧渔等基础产业,也涵盖乡村旅游、休闲康养、数字农业等新业态,亟需更多高素质农民引领产业发展。
产业是稳岗就业的保障。发展富民产业要注重特色化与适配性相结合,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乡村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引导发展具有乡村特色、就业容量大、产业效益高的成长性产业。比如,浙江安吉县一根竹子被加工成3000多种产品,以竹代木、以竹代塑,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一竿翠竹撑起一县经济”。另一方面,要了解返乡农民工就业意愿,引导发展操作上手快、市场缺口大、劳动报酬较高的产业,诸如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增强返乡农民工就业的适配性,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产业发展依靠人才引领。返乡农民工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较高的技能水平,返乡创业有优势,具有成为产业能人的宝贵潜力。要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关注返乡农民工能力建设,提供技能提升、就业创业等培训,培育一批“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乡土人才。要鼓励有管理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推进创业服务“一站式”办理,以创业带动就业、成就产业。
发展富民产业最终目的是实现产业富民。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多途径拓展岗位、多渠道增加收入,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建设者、受益者。要围绕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通过闲置资源盘活利用、股份合作、服务协作等多种方式,形成“公司+联合体+农户”等联农带农发展模式。要提升农民主人翁意识,增强内生动力,引导支持农民参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企业与农户的优势互补、分工协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策略,要进一步优化乡村就业创业环境,引导更多返乡农民工回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干出彩,为乡村产业发展赋能,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徐桂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