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国多地紧锣密鼓召开地方两会,“扩内需、促消费”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热门词。观察经济,消费一定是至关重要的窗口。在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以北上广为代表的全国多个城市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战略目标逐渐清晰。
近年来,“618”“双11”“年货节”……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每月的购物节已经成为消费市场的标配。不断刷新的消费节日,不断攀升的销售总额,不断升级的“购物车”清单,见证着我国旺盛的消费需求和巨大的消费潜力,也勾勒出消费不断催生经济新增长点的优美轨迹。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维持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当消费的浪潮滚滚向前,带来的是不断健全的产业链条、蓬勃向上的就业市场、升级换挡的创新活力、行稳致远的社会经济。可以说,扩内需、促消费的“一子落”,推动了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的“满盘活”。
回顾2020年,在全球经济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陷入低迷的大环境下,复商复市的加速推进,直播带货的如火如荼,线上购物的迅猛发展,让消费市场持续回暖。过去一年全国大部分省市的经济总量逆势上扬、实现正增长,其中消费的引擎作用不容忽视。在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到,在全面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方面,各地都有高招、实招:北京改造提升22个传统商圈,以打卡新地标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首发,持续提升国际化时尚创意体验;上海举办“五五购物街”“上海旅游节”等,以消费新节日打造一批智慧购物示范场景、商业消费体验中心;广东积极申请会展、会议等承办权,以探索新增长点汇聚高端商务客源,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擦亮城市消费名片……以北上广为代表的各大城市深挖城市资源,释放消费潜能,不仅让消费市场热起来、火起来,也为经济平稳运行注入了正能量。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疫情防控形势处于常态化,国内外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着力为需求潜力“松绑”、为消费市场“升温”、为经济循环“加油”,这不仅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了让消费的“马车”跑得更快更稳,构建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充分释放经济红利,稳步提升居民收入,让群众有消费能力的同时,还需在消费领域供给侧多一些创新举措,补短板、强弱项,激活消费潜力,夯实内需基础。要优化消费环境,完善硬件设施,扩大消费服务,用难以复制的消费体验感激发消费活力;要牢牢守住传统消费品牌的优势与市场的同时,大力挖掘、擦亮新兴品牌,用贴着中国特色标签的优质产品引领消费潮流;要放宽视野创造消费增量,以首发经济、免退税经济等吸引国际需求、拉动高端消费,以消除老年人消费领域“数字鸿沟”、激活老年群体蛰伏的消费潜能……将“两会时间”里各地代表委员们提出的新思路,转化为扩内需促消费的新路线图,定能让消费市场百花齐放,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有效链接。
内需强了,消费旺了,社会经济才会是一池活水,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十四五”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就必须在扩内需、促消费上下功夫。坚持这一战略基点,我们定能进一步克服疫情影响,让亿万群众巨大的消费潜力,转化为拉动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澎湃动力。(南方网徐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