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各地要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进一步规范报名信息采集,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
图源:人民视觉
近年来,有不少新闻报道和网友反映学校收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等信息。学校出于什么目的收集此类信息是引发家长猜疑和焦虑的关键,不少家长担心,学校和老师会不会因为学生家庭背景不同而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从而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收集一些必要的资料,可以加深学校对学生的了解,有助于学校“因材施教”。但我们要明确的是,“因材施教”针对的是学生本人的特点和特性,而非学生家长的职务和收入。家长的收入和职务更应该归在个人隐私范畴,而不是为了开展教学不得不搜集的信息。
子曰:“有教无类。”在古代先贤的眼中,不论高低贵贱的人,都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平等”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追求和共同价值取向。具体到校园中,学校不仅需要传授书本上的知识,也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责任。例如,学校校服制度的流行,一方面是为了方便辨识学生身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消除学生间在衣着方面的差异,不让孩子们从小养成“攀比”心理,可以在学习中心无旁骛。
教育部此次出台《通知》,规范了招生入学的信息采集工作,有助于消除学生家长的猜疑和焦虑,也导正了学校的教学思路,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南方网张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