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好用吧?”“非常好用。”“用信息化系统提高医疗水平,叫如虎添翼。要利用好这套系统,更好为群众服务。”这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和一位医院院长的对话。如今,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已上线应用,医疗保障信息实现全国互联互通、数据有序共享。
图源:视觉中国
民体康健,国运昌隆。一个人的健康,关系个体乃至家庭的命运前途。14亿人的健康,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21年末,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对于亿万百姓而言,医保是看得起病的保障、治得好病的希望。建立国家统一的医保信息标准及信息平台,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建立20多年来的关键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过去,由于全国医保不联网,制度体系不统一,异地就医手续繁杂,结算报销东奔西跑费时费力,群众苦不堪言。随着医保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各地依托智能化系统、大数据平台,极大提高了跨省就医、跨院治疗的效率,也提升了异地就医服务质量。在山东,依托“一卡(码)通行”结算机制,参保人只需手持一张医保卡就可以全省通刷、异地支付;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视音频监控天眼稽查网”为老百姓盯紧每一分“治病钱”;在海南,医药招采和价格监测机制为药品采购议价设置“参考线”,给患者省下不少钱……
医保信息化是推动医保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基础和支撑,也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抓手。就拿医保电子凭证来说,这个凭证不依托实体卡,就能够在全国、全渠道办理所有医保业务,是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金钥匙”。目前,医保电子凭证全渠道激活授权用户已超过9.7亿,接入定点医疗机构超过34万家,定点零售药店超过37万家,为跨省异地就医提供了全国统一的身份标识,促进群众就医购药从“卡时代”迈进到“码时代”。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医管理备案“掌上办”“医院办”“就近办”,电子票据实现“不见面报销”服务,通过“云医院”平台在线上完成就医配药、医保报销……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展现了我国网信事业的快速发展态势,真正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让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提升。(南方网尹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