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网站公布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也有不少表征。比如,就业压力依然存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等。正是此背景下,《规划》在完善社保制度,深化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作出了全方位部署,有不少政策性突破和加强。
就业是民生之本,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当前,劳动力供求深度调整,就业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仍是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可以看到,规划更加强调了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责任。比如,建设一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政府优先投资岗位创造多的项目,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建立健全县以上政府就业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同时,更加重视重点群体就业。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完善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开发适合高素质青年群体的就业岗位。加大初创实体支持力度,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这些举措,突出产业、区域发展与就业协同,在促进就业的同时,也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实施。
社保是民生之依,兜牢底线持续完善制度体系。一方面,社会保险待遇持续提高。社保待遇是民众的救命钱、养老钱,关系参保对象切身利益。规划明确,综合考虑物价变动、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基金承受能力以及财力状况等因素,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水平调整机制,完善失业保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另一方面,参保对象持续扩大。大量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人员以及公务员和参公人员,以往并不在工伤保险之列。规划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促进灵活就业人员以及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工伤保险政策向职业劳动者的广覆盖,将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制度。体现了社保制度的公平性、统一性以及对职业劳动者的尊重与对其切身权益的维护。此外,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修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是在人口老龄化和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背景下的新举措,有利于确保养老金收支平衡。
收入是民生之源,“提低扩中”全面促进共同富裕。规划分类别、分情况,作出一揽子的政策安排,主要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如,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效性,着力增加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国有企业普遍实行全员绩效管理,推动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人才和一线关键岗位倾斜;事业单位实行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总量单列,探索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消防员工资福利政策;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小微创业者、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总体上看,体现了对创新创业人才、高层次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以及对农民工、消防员等群体的劳动报酬的提高,既尊重知识也尊重技能,既“提低扩中”,也激励约束一些领域主要领导的高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南方网解晚笙)